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县区新闻 > 紫金县 > 阅读新闻

记者探访紫金山区学校留守儿童

志愿者们围着心愿墙认捐微心愿。

      “我想要一本作文书”、“我希望和爸爸妈妈一起吃团聚饭”…… 这样的要求对于一般的孩子而言,算不上什么,可对紫金山区学校的留守儿童来说,却成为一个个等待实现的愿望。

      从上个月中旬开始,紫金县团委组织开展“圆留守儿童梦·爱在希望家园”主题活动,发动组织县直部门12 支志愿者服务队,分批分期来到山区学校,设法满足留守儿童这一小小心愿。记者也随志愿者们一起走进山区学校,来到孩子们的身边,听他们讲述一个个 “微心愿”背后的故事。

      有本作文书就好了

      3 月底,记者跟随志愿者来到紫金县水墩镇黄輋小学。孩子们见到志愿者们搬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欢呼雀跃。

      记者了解到,在去学校之前,志愿者们先从学校汇总的心愿单上了解到孩子们的心愿。记者注意到,33 个“微心愿”中,提到最多的是希望得到课外书。其中,三年级学生李婷婷(化名)的愿望是有本作文书。

      记者走进李婷婷(化名)所在的班级,当她从志愿者手上接过期盼已久的作文书时,向志愿者们连声道谢,显得格外开心。“因为我的作文老是写不好,想多看看这一类的书,下次把作文写得更好些。”李婷婷告诉记者,她的父母常年在珠三角打工,一年当中只能见到父母一两次。虽然经常会通电话,但每次爸爸妈妈问到自己学习怎么样时,小婷婷都说很好,为的是不让父母担心。她希望得到一本作文书,学习借鉴别人的写法,把作文写得更好,让远在外地的父母更加开心。

      想和父母团聚

      在好义镇吉田小学,记者注意到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女生,她叫刘素娴(化名)。在其他孩子与志愿者的互动活动中,她一直没主动参与,而是独自一人躲在角落,直到被志愿者请上台领取礼物,才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我想全家团聚,一起吃团圆饭。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会许下这个心愿,她的眼眶中噙满了泪水,哽咽着回答:“我想他们!”坐在一旁的妹妹刘素群(化名)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姐,不哭!我们要坚强……”

      原来,她们既是同学又是年龄相差一岁的姐妹。爸爸在淡水打工,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家,母亲常年在县、镇等地做临时工。因此,俩姐妹要比同龄孩子更早地学会了自立。每天放学后,她们都自觉地帮助略有老年痴呆的奶奶打理家务。刘素群用柴火烧水,刘素娴则张罗着淘米、煮饭、做菜。说出心愿的时候,刘素娴姐妹并没有提出要物质上的礼物,而是思念亲人、渴望团聚,能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说说话,一起吃个饭。

      “她们都很懂事!虽然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但也十分理解父母。”校长黄海波介绍说,其实,在学校现有的84 名学生中,有近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学生往往只能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见到远在外地的父母,个别的学生甚至整年都见不到父母。但考虑到志愿者带着孩子去外地跟父母团聚的安全和家长意愿等因素,他们的心愿很难实现。

      渴望被关爱

      “我想要一辆自行车”、“我想给妈妈买双鞋”、“ 我想要只猫”……在吉田小学的心愿墙上,贴满了孩子们一个个心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些高年级的留守儿童因为家离学校路途太远,每天来回学校要走半个多小时的山路,他们最大愿望就是能够拥有一辆自行车,能够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或者是帮助年迈的爷爷奶奶做家务。

      “我想要一只猫,因为我要上学,猫可以在家多陪着奶奶。”这是二年级黄宜(化名)的心愿。这些孩子的心愿虽然很小,但却不一定能够在这次活动中全部得到满足。

      紫金县团委书记马睿告诉记者,孩子一个简单的心愿,往往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变得难以实现。他们正努力联系更多的志愿者,去帮助这些孩子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涉及的点多面广,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心愿得不到满足。马睿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帮助更多的留守儿童实现这一个个小小的心愿。

      本报见习记者 陈伟新 文/图






上一篇:紫金白溪引水工程全面竣工
下一篇:紫金添一著名商标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