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法院龙窝法庭温情解纠纷护稳定 打造“红色法庭”新“枫”景
位于紫金县东南部的龙窝镇,素有“蝉茶小镇”的美称,辖区内还有中共紫金县委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屋、“血田”纪念碑等革命遗址,具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紫金县法院龙窝人民法庭(以下简称龙窝法庭)依托当地丰富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客家文化,为维护辖区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据了解,龙窝法庭坚持以党建为抓手,将党建与业务深入融合,积极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被评为全省“推动诉源治理工作成绩突出人民法庭”。
龙窝法庭深入乡村强化诉源治理,推行全程调解。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
“多亏法庭的同志,组织我们调解,没想到纠纷这么快就解决了!”2024年3月,龙窝法庭依托“苏区革命旧址旅游巡回审判点”成功化解了一起合同纠纷案件,某旅行社负责人开心地说。
原来,钟某委托某旅行社量身定制经典纯玩旅游团,行程结束后,旅行社多次催讨,钟某却以各种理由推拖未支付团款。收案后,龙窝法庭党支部书记邓建兴法官当即拨通了钟某的电话,告知其违约产生的法律后果。见钟某的态度有所松动,邓建兴约双方当事人在苏区革命旧址展开调解。
经过法官一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真没想到这里还有个旅游巡回审判点,游客遇到法律问题可以就地解决,太方便了!”围观调解的游客如是说。
据统计,紫金县2023年旅游接待总人数约63万人次,同比增长45%。为更好服务紫金县红色文旅发展,龙窝法庭创新“红色+巡回审判”模式,在苏区革命旧址群设立旅游巡回审判点,通过调解、审理涉旅纠纷等举措,助力苏区镇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这是龙窝法庭运用“红色+”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该法庭全面创建“党旗红·法治先‘枫’”党支部品牌,落实“党支部建在庭上”工作要求,将红色法治信仰转化为服务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有力推进诉源治理和审判执行业务提质增效。
“传承就是最好的纪念。”说到如何打造“红色法庭”,邓建兴眼里有光,“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苏区精神,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推出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司法为民举措”。
“一碗擂茶”温情解纠纷
2023年3月,邓建兴与村干部来到李老伯家中,就之前审结的赡养案件进行回访。“邓法官,多亏了你啊,让我的晚年有了保障。”握着邓建兴的手,83岁的李老伯动情地说。
李老伯和妻子均已年逾八旬,育有一子。但父母与儿子李某关系出现隔阂,矛盾日积月累,最终两位老人无奈地选择将儿子诉至法院,要求他承担赡养义务。
赡养案件是典型的家庭矛盾,既要解群众的“法结”,更要解“心结”,让矛盾真正消融。次日,邓建兴联合村干部一同邀请二老及李某来到龙窝法庭的“擂茶调解室”。
“擂茶调解室”墙上布置有“擂”字的象形图案,茶桌上摆着擂茶的擂棍和擂钵……浓厚的客家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过去,客家村民常以擂茶待客,如今,紫金县仍保留这一传统吃茶习惯。
“百善孝为先,赡养老人是成年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子女不管是出于孝道还是义务,我们都应该尽到赡养父母的责任。”围坐在桌边,邓建兴为大家倒上热气腾腾的擂茶,茶香弥漫,双方的抵触情绪渐渐缓和下来。
邓建兴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道”入手,耐心开导李某,并解读民法典相关规定,告知李某不履行法定赡养义务的行为性质和后果。
经过3个多小时的耐心开导,李某想通了,承诺会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老人的生活终于有了着落,这起赡养纠纷案圆满化解。
“禾坪说事”“法律赴圩”护茶乡
龙窝法庭管辖龙窝、苏区、南岭、水墩四镇,其中龙窝镇是“蝉茶小镇”,茶叶种植总面积达3.15万亩,占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的40%。
“我们有个微信交流群,全镇200余户从事茶叶买卖的电商和特邀调解员、综治网格员等相关人员都在群里。”邓建兴说,随着茶农、茶商陆续加入,群聊已经成为涉茶纠纷解决咨询“第一站”,龙窝法庭法官会及时提供指导意见,为“百千万工程”保驾护航。
“近一半纠纷已在综治中心成功调解,解决不了的才会移交至龙窝法庭,现在调解成功率将近八成。”邓建兴介绍,今年以来,龙窝法庭新收案112件,旧存案件5件,结案89件,案件调撤率82%,服判息诉率98%。
为延伸法律触角,龙窝法庭通过“禾坪说事”“法律赴圩”等平台,结合基层政法力量与其他综治力量,强化诉源治理,推行全程调解。“村里很多家长里短的小矛盾,说开了就没什么事。不用签调解协议,更不需法院发布具强制执行力的司法确认裁定书。”邓建兴介绍,“禾坪说事”将法律服务平台搭建在一线、诉讼服务延伸在一线,让矛盾纠纷“能进禾坪不上公堂,能在村组不到县乡”。
当地村民逢圩日习惯上街赶集,龙窝法庭便创新开展“法律赴圩”特色品牌法治宣传活动。不久前,茶山老板张某趁圩日拉着村民黄某来到“法治摊位”前,反映自家茶山经常被黄某饲养的牛羊啃食,并咨询纠纷处理方式。邓建兴当场给出专业解答,将矛盾止于源头。
红色文化沁人心田,客家精神代代相传。龙窝法庭将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抓手,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哨站”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让法徽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熠熠生辉。
本报记者 谢梦君 通讯员 徐晓曦 叶芊秀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