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县区新闻 > 紫金县 > 阅读新闻

紫金县花朝戏展演活动圆满落幕

花朝戏展演知名剧目《卖杂货》。

     本报讯(记者 谢素德 特约记者 刘俊锋 叶战祥)40 个花朝戏剧目轮番上演,29 个单位300 多人上台展现花朝戏魅力……昨晚,为期3 天的紫金县花朝戏展演活动圆满落下帷幕,丰富的展演活动为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带来了一场丰盛的花朝戏文化盛宴,也让市民充分享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现场

     花朝戏连唱了三天

     咚咚咚锵,咚咚咚锵……一通闹台锣鼓敲过之后,只见一男二女分由舞台两侧登场,边唱边舞,走着八字一进一退。男的睹女方美貌,见色起意,又是送礼又是卖乖,一柄扇子抖、搓、按、抛,波浪似的扇花下抛过来的是发痒的心思;女的将计就计,照单全收,正反手8 字帕花,耍得不紧不慢,圆熟中透着一股端正……在20 日晚举行的开幕仪式上,花朝戏传统剧目《卖杂货》作为当晚第二个节目,一下子便吸引了现场所有观众的目光。大家细细品味剧目里的故事情节,听着客家话的山歌对唱,整个县城文化体育全民健身广场都活跃了起来。

     据了解,此次展演活动由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和紫金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参加演出的29 个单位中,除专业剧团外,还有民间业余剧团代表队14 个、学生代表队8个,非专业剧组6个。

     据了解,3 天的展演活动,每一场演出都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看。紫金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老百姓参与的热情高涨,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高境界,是非遗保护主体回归的一种迹象,更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中的一股正能量。

     历史

     被誉为“山沟里的山茶花”

     据介绍,花朝戏是明清时期在紫金县乡间流行的“神朝”祭祀形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稀有地方剧种,流行在粤东客家地区已一百多年。当年,紫金乡间但凡庙宇落成、疫病流行和诸神诞日,乡人常请巫师设坛祭神,巫公巫婆在器乐伴奏下手执扇子、小锣,边唱边舞,以祈神明保佑消灾降福,是为“神朝”。为取悦观众,演出者在做完神朝后,往往还要加说一些插科打诨的笑话,用小曲说唱奇闻轶事。清光绪年间,更有艺人根据客家地区的民情风俗,赋予这类演唱以人物、情节,搬演简单故事,形成一种小戏形式。

     新中国成立后,花朝戏重获新生。1962 年,在惠东县多祝镇露天广场曾有过“万人争看花朝戏” 的盛况;1998 年,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曹禺曾为紫金县花朝戏剧团题词,将紫金花朝戏誉为“山沟里的山茶花”;2006 年,紫金花朝戏被国务院和省政府列入首批国家级和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次举办展演活动,旨在检阅近年来紫金县花朝戏的保护成果,同时为花朝戏艺人提供展示平台和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并从中发现和培养花朝戏艺术人才,促进花朝戏的传承与发展。

     传承

     在全县中小学校普及

     紫金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子们表演花朝戏唱段“手摇纺车吱吱响”、县一小的孩子们表演花朝戏《挑女婿》选段“县官审案”、县二小的学生表演花朝戏音乐小品《小丑与媒婆》……在展演活动现场,记者发现,不少表演剧目都有学生参与,这也充分展示了紫金县培养花朝戏演艺人才的成果。

     据了解,花朝戏自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来,紫金县对花朝戏的各项保护工作即开始有效开展。该县成立了花朝戏保护工作领导机构,制定了花朝戏保护规划,并对花朝戏专业剧团的体制进行了改革,成立了紫金县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加大了花朝戏的研究、展演、推广和普及的工作力度。尤其在推广普及方面,该县专门下发了相关文件,要求推广普及花朝戏艺术从“娃娃”抓起,全县各中小学每周定期进行花朝戏课程授课。如今,走进紫金县校园,不时就能听到一曲曲抒情流畅的花朝戏音乐从教室里娓娓传来,学生们通过学习,有不少都能惟妙惟肖地表演花朝戏,这也为花朝戏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紫金工商严厉打击走私贩私
下一篇:紫金以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