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地区学校体育活动试行俱乐部模式的可行性探讨
全面育人是河源东江中学的办学宗旨,阳光心态是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学校坚持学习运动两不误,才能智慧健康双丰收的理念,坚持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日前,“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组织课外活动,是校长室基于我校校情和校园文化提出的一种设想。”
建立学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制度,是为了全面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推动我校体育改革上一个新台阶,是结合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两项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技能和方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才能、兴趣与爱好,以俱乐部形式组织教学和开展课外、校外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一种体育教育模式。下面,我对东江中学课外活动实施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可行性提出我的观点和建议:
一、东江中学实施课外体育俱乐部的价值和意义
1.立足普及、促提高,大力宣传“终身体育”理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发展观是高中新课程标准设计理念之一。课间班级体育活动是行政安排的被动活动,而体育俱乐部是学生参与组织的主动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大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
2.延伸体育课堂,克服课堂教学的不足。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学习新内容和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然而,对于学生在体育课所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的巩固,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身体素质的保持和提高,一节体育课40 分钟是完成不了。因此,建立学校课外活动体育俱乐部,弥补学生正常上课期间活动时间不足,使学生熟悉掌握运动技术或形成“一技之长”成为可能,丰富了课余生活尤其是体育活动内容。
3.搭建新的教育平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体育俱乐部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力量组织起来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由学生自己确定。使原先的“要我锻炼”变为了“我要锻炼”。角色的变化提高了学生的才干。
4.改变错误的认识,促进学生学习文化成绩提高。部分家长和学生,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参加体育活动对学习成绩有影响。其实并非如此,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学生一天紧张的学习压力,通过体育活动得到很好的精神放松。因此,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文化成绩的提高。
二、东江中学课外活动实施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
1.优良的场地、设施,优秀的体育指导队伍。当前,我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为实施体育俱乐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其中有篮球场19 个,排球场10 个,羽毛球场10 个,乒乓球台12 张,一个400m 标准塑胶田径场,还有学校广场和教学区架空层等体育活动场所,可以满足1500 人以上同时参加体育活动。我校目前有19 名体育教师,其中高级教师2 名,中级教师6 名,近年本科毕业青年教师11 名。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指导学生训练、组织体育活动的能力强。
2.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有浓厚的兴趣。体育运动所具有的趣味性、技艺性和对抗性,很容易诱发学生对其产生直接兴趣,而这种兴趣是引导学生投身锻炼的最佳“向导”。学生通过参加体育运动会逐渐对体育的健身价值、健美价值、娱乐价值、教育价值等产生初步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培养学生课间体育锻炼的自控能力。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已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扎实的体育基础和较好组织纪律性,学生身体机能也处在最佳时期;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日常管理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措施,这就为俱乐部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3.其他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发展值得借鉴。我们在建立学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及其管理、选项等工作都有很好的借鉴。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梅县高级中学、东莞中学等学校。再如日本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开展,其大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必修俱乐部,由学校统一安排课表,要求学生从学校设定精学体育项目中选择一两项活动;一类是选修俱乐部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的,教师起帮助作用。这些学校的做法都有很好的学习借鉴意义。
三、东江中学实施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办法
1.以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和标志性结果。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以 “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终身体育”理论为依据。
2.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系。尝试建立起符合我校自身特点的学校体育俱乐部组织结构。学校体育俱乐部由学校主管副校长、政教处、教务处、体育组和学生会共同负责,组成俱乐部领导核心,下分设若干专项俱乐部。学校要出台相关制度和要求,建立各俱乐部会员管理档案,按初级、中级、进行分类管理。体育俱乐部中所有职位全部由学生骨干担任,通过学生选举产生。课外主要由政教处、体育组负责管理协调,安排教师、教学时间、教学场地,协调学生选择各单项俱乐部等。由体育教师指导学生组织各单项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让学生自主完成,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学校实行(五个星级)的管理评价制度,每学期对各专项体育俱乐部的内部管理满意度和组织活动进行评价,并作相应的奖励办法。
3.形成合理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由学校主管领导,体育教研组讨论决定因地制宜分门别类,以各种小群体为基础建立各种运动项目的俱乐部,建立健全俱乐部的各项制度,指定有专长的教师担任俱乐部的指导工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运动习惯和身体素质情况,选择俱乐部。在指导教师的组织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水平,引导学生提高自我锻炼、自我监督、自我调控、自我保健以及自我评价能力。各俱乐部定期开展竞赛活动,具备一定的水平还可以组织参加社会上的比赛。充分重视利用俱乐部中运动技术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的核心作用,发挥他们的专长,将其他学生带动起来。
4.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发展壮大体育俱乐部规模。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设置项目以《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应符合学生参与体育兴趣和身心发展特点,顺应现代体育发展趋势,充分考虑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和安全性,紧密联系本校实际,积极开展各种体育俱乐部活动。
第一,开展必修俱乐部:依据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确定体育俱乐部必修项目,学生在高中三年必须选两项以上参加俱乐部活动,以学期为培训阶段。如:学校成立篮球俱乐部、排球、足球、乒乓球、手球、羽毛球等。
第二,开展学生选修俱乐部:除学校必修项目以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向学校提出申请,组建专项俱乐部。如:漂移板、街舞、跆拳道、轮滑等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从而进一步发展壮大体育俱乐部规模。
创建学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是在我校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和已有多项体育兴趣活动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我校体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满足学生健身的兴趣和需求,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能力,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一种做法。我们将根据山区学校的实际,不断探索,努力摸索出一条适合山区学校体育运动发展的新路子。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