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学则须疑,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初探

     学起于思,缘于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因为有疑惑才会思索,有思索才能辨别是非。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仅是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更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因此,学生能提出疑问,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孩子展开想像的翅膀,给予他们想像的空间,发现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

     戴震,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跟他在学习时期敢于疑问、敢于质问是分不开的。《戴震难师》这篇课文就讲到他的这种精神。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可是提出新的问题,或者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能力。而且学生发现问题并质疑,是对学习活动更为深入、更为广泛的参与,是为解决问题而采取的自觉行为。质疑也可以唤起潜藏在学生身上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再度迸发出智慧火花。小孩子在四、五岁时特别好问,对很多东西都会产生疑问。可是有些家长和老师并不能很好的引导,因此有些孩子的质疑好问精神就被扼杀在萌芽阶段。《两小儿辩日》中的两个孩子的质疑精神和对问题的思考,就是孩子最宝贵的精神。所以,教师若能经常注重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以时日,学生不仅能有效地习得知识,还能潜移默化地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批判思维,培养自身良好的质疑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只习惯于听从教师的讲解,特别是农村留守孩子,生怕自己质疑的东西太肤浅,担心提出问题后同学们会笑,又怕会受老师批评。学生不会质疑,有时有质疑意识,但不知从何角度质疑。因此,教师要扮演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和相互尊重,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充分交流、自由交往、民主讨论,彼此激励,平等对话的小组合作学习网络。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问题情境的共鸣和融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和探索。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评价”,教师应站在建设性的高度、赞赏的立场,尽可能多地给予鼓励、肯定和表扬。笔者认为要培养并增强他们的质疑意识,提高质疑能力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孩子们充分认识“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它对我们的学习非常重要。质疑能力的培养,就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就要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知识,当学生提出一些质疑的问题时,教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要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的信任和鼓励,让学生感到有成就感,这样可以化作学生进步的动力。相反,冷嘲热讽,不恰当的措辞,则会扼杀学生的上进心。对学生提出的幼稚、古怪的问题,教师不能横加指责,一定要持宽容态度,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欢迎质疑,惟有如此,学生才愿意质疑,敢于质疑。有一次作文,有个学生写了一行字交上来。作文上写道:“窗外的小鸟真好,自由快乐的飞翔。”我给了一个良,很多学生不理解并提出疑问。有的说他没达到字数的要求;有的说没按要求写等等疑问。带着这些疑问我引导他们思考并讨论“怎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孩子们讨论得很活跃,最终得出结论——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这个孩子虽然只写了一句话,却是他内心的体现,表达了他上课时的真实感受——没心听课。所以老师既表扬了他的作文,同时又批评了他上课不专心。孩子们经过这次讨论后也懂得,要写好作文就得讲真话、诉真情。

     二、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要让学生愿意质疑,必须坚持教学民主的原则。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意见。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就要努力创设一种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当学生踊跃地发表独立的见解,教师与同学们一起投去赞许的目光;当学生大胆地对名篇提出不同的看法、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教师与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当学生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时,教师不仅要组织讨论,而且要正确引导。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学生期望越高,学生成功的机率就越大,教师的信任可以化作进步的动力。

     三、指导质疑方法,培养质疑能力

     质疑方法因情况而定,我总结以下几点:1.从课题处质疑。如教《背影》时,首先让学生考虑谁的背影,这个背影有何特别,这个背影有何特殊含义等。对课题进行提问,能产生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全文的兴趣,让学生较快进入角色。2.从字词句上质疑。如有句诗:“明月松间照,黄犬卧花心。”学生们看到后很快提出“黄犬”怎能卧花心呢?有个学生提出莫非“黄犬”是一种虫。对了, “黄犬”就是虫。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设想,哪怕是错的。这样课堂气氛有了,学生才能积极动脑,达到训练思维的效果。3.从描写处质疑。在讲《陌上桑》时,有学生提出罗敷到底有多美,课文都没有真正写出来,只写了她的提篮和头饰。我问他们这种写法有何好处?他们说了很多,有的说衣饰美人肯定美,有的说这是充满朦胧美等。我加以说明这是正面描写的一种方法叫做避实就虚。还有对罗敷侧面描写时写到了几种人物对看到罗敷的反应。学生就提出:“有那么夸张吗?”我顺势引导这是一种无中生有的写法。学生,只要你给他创造机会,他们会很活跃,提出很多问题。只要老师加以引导就可以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4.从可疑处质疑。如教《陌上桑》时就有学生提出打扮这么美丽不像是采桑女,又有同学提出既然她丈夫做高官她还用采桑吗?还有些学生提出罗敷为何一眼就能看出使君自有妇呢?等等。我跟他们说这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道理,作者从民间采集故事要经过艺术的加工。

     孩子的学习是从“质疑”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新。我们要用亲切、真诚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鼓励并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并以此调动学生自主研究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研究的习惯,提高他们自主研究的能力。






上一篇:落后地区学校体育活动试行俱乐部模式的可行性探讨
下一篇:怎样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