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陈维云:学校就是我的家


视校如家,这是很多校长共有的特性,但在采访陈维云校长时,从教师、家长口中透露出的一条信息仍让记者感到不可思议。大家反映,一年365 天,陈维云校长有350 天都在学校。陈校长虽然平时住在学校,但他的家是在河源市区,儿子和爱人都住在市区,只有他一个人住在学校。

记者半信半疑地就这条信息询问了陈校长,得到的答复是:确实如此!陈校长略带腼腆地说:“不住在学校,心里总觉得不踏实,现在在学校住惯了,反而在家里住不习惯。”从这位朴素校长的朴素语言中可以看出他爱校爱得多么深。记者在采访中也的确感受到陈校长一言一行中对学校的热爱。

 
把学校“打扫”得跟家里一样干净

 

东源县柳城中心小学的校园绿树成荫、窗明几净,但给人的印象就是和家里一样干净整洁、温馨舒适,而陈校长就是这所学校卫生的“守护神”。在他看来,学校就是家,所以学校也要和家里一样干净。而作为学校的“家长”,他亲力亲为,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师生的行为。

每天的课余时间,陈校长会亲自拿起扫把打扫校园;遇到垃圾,他会习惯性弯腰拾起。即使学校放假了,他也会和平时一样,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采访中,一名学生谈到陈校长时说,有一次,他上厕所时看到陈校长正在专注地清理便坑,这令他十分感动。50 多岁的校长清理学校便坑!相信很多人都是头一次听说,也难怪学生会感动。

陈校长打扫卫生并不是做秀,而是三十一年如一日。久而久之,当地群众都戏称他为“垃圾校长”。虽然名字不好听,但这个称呼并不带任何贬义,相反,充满敬意,因为柳城中心小学校园的整洁、师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就是在这位“垃圾校长”的带动下形成的。

 

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孩子
 

在陈维云看来,既然自己是“家长”,那么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就应该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全校近 700 名学生,陈校长可以随便叫出一个学生的名字,特别是对寄宿生,他对每人的家庭情况都了如指掌。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像一位“慈父”那样关心着他们。

说起对学生的关心,家长陈海东激动不已。陈海东在河源市区做生意,他的孩子陈雨原来在东源县城读书,后来听说柳城中心小学不错,他就把孩子转到那里读书。对这名“新生”,陈校长格外关心,使陈雨很快适应了乡镇学校的寄宿生活。有一次,东源县举行小学数学比赛,给了柳城中心小学3 个参赛名额。而陈雨在学校举行的初赛中只得了第四名,失去了参赛资格。陈校长了解陈雨,认为他完全有资格参加县里的比赛,于是他想方设法向县里多要了一个参赛名额。最终,陈雨同学参加了比赛,并获得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据学校的老师反映,陈校长就是这样一个为学生着想,不放弃任何一个给学生展示才华机会的校长。

陈校长对学生的关爱不仅体现在学习上,而且还体现在生活上。比如学生的校服弄脏了,他会帮学生洗干净;学生在经济上遇到困难,他会帮忙解决;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他会自己掏钱买水果给学生吃。而对学生的安全,陈校长看得更重。他要求班主任每天放学前留5 分钟时间向学生讲安全知识,每周一再强调。下雨天,陈校长会送学生过危险路段。有好几次,因为雨太大,陈校长干脆不让学生回家,在学校饭堂做饭给学生吃。正因为这样重视,柳城镇中心小学8 年来安全事故率为零,得到了市委书记何忠友的肯定。从教31 年来,陈维云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心态做好自己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也得到了各方的肯定。

“学校就是我的家,工作就是我的全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就是我的追求,学校的发展就是我的梦想”陈维云这样深情地说。

本报记者黄向明通讯员邓远均

 



相关热词搜索:我的家 就是 学校


上一篇:市教育局部署明年高考备考工作
下一篇:朱蔚蔚指导调研创强工作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