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6百多村民会讲客家话也能讲闽南语 远赴福建漳州寻根

金家人根据族谱的记载前往漳州寻根。

     一群住在河源的居民,既能讲一口流利的客家话,也能流利地说着闽南语,他们来自何方?77 岁的金治平说,他依稀记得老一辈人说起,明末,一名金氏遗孀带着小叔子,从龙溪府逃难到河源,几经繁衍,至目前已有600多人。

     今年,金氏家族先后两次赶往族谱记载所在的福建漳州寻根,可惜,由于寻找到的线索太少,加上当地的金姓人士也都不是该地区人,导致寻根未果。从族谱里仅有的一句话,到如今找到一丝“蛛丝马迹”,金家人表示,不会放弃继续寻根。

     族谱记载来自福建漳州

     源城区源南镇风光村居住有 600多名金姓村民,今年77岁、金族第十三代族人金治平介绍说,自小老一辈人就告诉他们,自己的祖先是明末时期从福建漳州迁居过来的,一直以来,他们家族代代都有个愿望,就是能回到漳州寻根。小时候,金治平曾听父亲讲过,民国时期,曾有村民前往福建打探老家消息,但还没到龙岩市就遭遇打劫,身上的盘缠被抢光,没能到达目的地。

     自古以来,我们汉民族就十分重视修订族谱,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而金家人的寻根信息,就是根据族谱而来,金治平翻开金家的族谱,上面记载第一代族人金维弦在 “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东门外梨园居住”,后人在明末期间迁居到“广东省惠州府河源县高埔约白田屯四方围居住,解放后改为河源县东埔公社风光大队四方围地址”,也正是如今的风光村。如今,金家人已经繁衍到第十七代,他们既可以讲客家话,也能讲闽南语。

     “龙溪县东门外梨子园”?

     族谱上既然记载着“龙溪县东门外梨子园”,这个地址成了金家人寻根的唯一线索。村民金先发说,此前他辗转听说在福建龙海市一份档案中提到,金氏祖先去广东前,居住在龙溪县东门外梨子园,经比对,大概是在漳州芗城区菜市路上。今年1月,11位家族代表来到芗城区,并走访了当地多位老人。但一行人发现,自己所讲闽南语的腔调与芗城当地口音有些差别。在菜市路的寻找中,他们发现于民国16年重建的朝天坊庙碑文上,记载了金丰盛、金恒有等4 个姓金的捐赠人。金先发觉得,这里可能就是他们祖宗的居住源地。随后他们查询当地社区户籍档案及居委会相关材料,却未发现有“梨子园”的记载。“梨子园”到底是村寨还是宅院之称,社区历史资料为何没有记载,这给他们留下了疑惑。

     金先发告诉记者,这次寻根他们做了很多工作,也满怀期望,可是最后没有任何收获,只能带着疑问回来。

     不会放弃问底寻根

     上周,金先发和7 个族人又回到当地菜市路,并找到岳口社区居委会请求帮忙。居委会干部通过查询后,确定岳口社区没有姓金的本地人。而根据漳州市公安户政管理系统资料显示,芗城区有上百人姓金,但少有集中居住,户籍落在岳口社区的有4 个,其中一户是刚从江苏迁进,另一个是小孩与父亲拆户口,父亲籍贯却是江西。另外一对金姓父子,籍贯是闽侯。最后他们又在龙海市文史馆一名林姓老干部口中了解到,族谱记载的 “东门外梨子园”所在地正是第一次寻根地方—— 漳州芗城区岳口社区居委会附近。

     没能真正找到家族发源地,金先发几人又再次失望地回到河源,但他们仍会继续回漳州寻根谒祖。接下来,他们将根据碑文记载 4 个金姓捐赠人开始着手寻找他们的后人。金伟华表示,他们将不会放弃寻根,“我们住在河源,有一些可能迁到别的省,别的市,只要是由这里迁走的,大概知道自己祖先是这里的,也可以来联系我们,一起去寻根。”

     本报记者 吴奕镇

更多信息详见河源民生论坛:http://bbs.hynews.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6394






上一篇:“回南天”易导致电梯门锁接触不良 大家要防患于未然
下一篇:随迁子女怎么解决上学问题 本报帮办记者为市民找答案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