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红黑榜”是否能惩戒不孝
日前,武汉提出,今年将探索建立孝道“红黑榜”,评选孝子惩戒不孝者。孝道红黑榜并非武汉首创,仅在今年,陕西宝鸡、广东顺德等城市都提出过类似提议,而广东惠州、安徽合肥甚至出台了“列入榜上黑名单者不能当公务员”等规定。建立孝道“红黑榜”是否真能惩戒不孝,引发网友热议。
正方:
彰显孝道正能量
多地推出孝道红黑榜,在评选孝子的同时惩戒不孝者,让孝子、不孝子都在大庭广众之下亮相,都在大庭广众之下迈开腿走两步,这会对每个人的内心产生很大的触动。按照正常人的心态,都想上红榜、不想上黑榜,那就需要做得尽可能好,才有可能登上红榜,如此能形成争先恐后的竞争局面。如果一个人因为孝敬爹妈做得足够好登上红榜,会增强他的荣誉感,激发他继续孝敬父母。而没有上红榜的人,完全可以取长补短、自我加压,把孝子当成自己的镜子,争取未来能够登上红榜。那些上了黑榜的人,就需要好好地思考自己的行为,好好地向上红榜的人取经,争取下次脱离黑榜甚至以后进入红榜。孝道红黑榜,彰显了孝道正能量,让孝道的道德之光光芒万丈。
李兆清
——摘自长江网
反方:
可期待不可依赖
加强孝道文化建设,这没有争议,而通过法律的形式来规范管理,却似乎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就“孝道红黑榜”而言,虽具有一定的宣传与提示作用,但却可能遭遇执行尴尬,所以只可期待不可依赖。一者,什么算“孝”?这从来都没有“国家标准”。如今,我们虽有“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但并未标明符合多少条就算孝,有多少条不符合就不算孝?在“什么是孝”并未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孝道红黑榜”多少有点“空中楼阁”的意味。二者,有几个父母会说自己的孩子不孝?“孝道红黑榜”最好的监督者是父母,他们是亲身体验者,但他们却未必配合“红黑榜”的评定,因为哪怕孩子没有尽孝,他们也不愿做出对其不利的事情。有关“孝”话题背后所折射的现实生活的压力、探亲假的虚设等问题,或许比 “孝道红黑榜”更值得关注。
龙敏飞
——摘自《长沙晚报》
栏目主持:刘曦
上一篇:爱心,在传递中灿烂
下一篇:乱停“僵尸车”跟乱扔垃圾没啥区别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