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东源气象站昨对外开放 让市民零距离感受“风云变幻”

    昨天,是第54 个“世界气象日”,河源市气象台邀请市民走进位于东源县的国家基本气象站 “看风雨”,零距离感受神秘的气象工作。活动现场,市民大开眼界,参观了气象监测中心,观摩了最先进气象仪器设备。同时,气象专家还介绍了气象要素观测技术和天气预报制作过程及原理,现场解答了天气预报如何“出炉”,天气预报为何“乱报”,人工降雨怎么操作等问题。

     本报记者 郑婷影 摄

     为了让更多青年人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事业中来,围绕 2014 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昨天,市气象局在位于东源县的国家基本气象站开展了一年一度的“世界气象日开放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到场,了解气象知识、参观气象仪器,与气象知识“亲密接触”。

     天气预报如何出炉

     未来几天气温多少,湿度多少,风向和风速如何……这是如何做到的?当天,记者跟随气象工作人员,探访了天气预报的整个过程。

     在气象站的观测场里,一系列先进的人工和自动设备仪器引起了记者的兴趣。据介绍,其中,3 个白色的百叶箱是用来测量室外的温度,类似的温度计还有放在地表上和插入地下的,这是用来测量地表温度和地下温度的。此外,观测场中间几个圆筒状器皿,分别是蒸发皿、日照计、闪电定位仪和能见度感应仪,其中闪电定位仪可以感应到全省任何地方出现的闪电。每一种仪器,都由一名专业的人员操作,这些数据的收集只是天气预报最基础的环节。

     目前,我市共有5 个国家基本气象站,每天都会有专业人员完成数据的收集,收集的数据将传送到市气象台,专家会将根据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回的云图和由各地数据绘出的气象图,再经有关资料、经验判断后得出天气预报。

     零距离领略“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是咋回事,人工降雨随时都能作业吗?”活动现场,一台人工降雨火箭炮吸引了市民的兴趣。针对市民的问题,气象专家一边讲解,一边还演示了整个人工降雨过程,揭开了“人工降雨”的神秘面纱。

     据了解,遇到天气干旱,可以通过向天空发射炮弹来降雨,从而缓解旱情,不过,人工降雨必须是捕捉到有利天气后才能实施。其实,人工降雨的作用并不仅仅在于缓解干旱,据了解,在广州亚运会期间,火箭发射车在场馆外围向空中发射炮弹,催化云层提前降雨,保障体育赛事不受雨水影响;此外,人工降雨还能在预测到冰雹灾情时,让云层变成雨水降落,而阻止其衍变成冰雹。

     市民表示“涨姿势”

     “天气预报为什么会乱报?”面对这一“尴尬”的提问,气象专家并无回避。“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加上现时的探测手段、预报时间间隔等都会影响准确度。但一般来说,发生范围小、时间短的预报目前比较准确。”气象专家称,如气象台预测今天局部地区有雨,东边下雨西边就未必会下,而下雨地区的市民就认为预报是准的,不下雨地区的市民就认为不准。其实,目前气象台对下雨的预报准确率可达到80%以上,短时的预报率更高,但当遇到强对流天气的龙卷风、强降水时,就只能通过提前3 小时的短时预报才能实现,很难提前一两天预报。这一回答,解答了现场不少听众许久的疑惑,他们纷纷表示“涨姿势”了。

     “天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多了解一些很有用处。”初中地理老师刘老师对气象知识略有研究,他带领了几名学生前来学知识,希望通过了解天气预报的发布情况与操作过程,让学生学习预测过程的严谨态度,对他们以后学习地理知识有利。

     本报记者 郑婷影






上一篇:用微笑传递社会正能量
下一篇:她扶起晕倒老人并打车送老人回家 好心女孩被找到了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