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造成几十户人家的田地种不上庄稼 村支书潸然泪下
因病可返贫,因灾也可返贫,一个村民如此,一个村庄也是如此。紫金县龙窝镇公柘村就是这样。去年“8·16”特大洪灾肆虐,公柘一度名声在外,全城关注,洪灾过后的公柘从一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变成捉襟见肘的“贫困村”,重建更是“路漫漫”。一想起这些,公柘“当家人”、“抗洪书记”朱进贤忍不住潸然泪下。(详见本报6 月2 日2版报道)
朱进贤,一个在洪灾中勇救83 名受困村民的“硬汉子”,当然并不是一个容易流泪的人。试想11 年前,公柘凭借两大村办牙签厂和红砖厂,年收入一举突破4 万元,在当地率先摘掉“贫困帽”。但这场突如其来的洪灾,令村办企业被冲得荡然无存,公柘“哗”地一下落回贫困线以下,去年年收入骤降至不足万元。这固然让人心痛,“可整整160 亩‘宝地’,几十户人家‘口粮地’,大半年过去了,仍然种不上庄稼,咋不叫人心急如焚呢!”朱进贤激动地眼角满是泪花。
全市因灾返贫村,并不止公柘一个。村民有致富的愿望,更有致富的经验,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当务之急,就需要各级各部门能够帮一把,扶上马,送一程。笔者以为,全市学习“抗洪书记”朱进贤,不应该忘了包括公柘村在内的因灾返贫村,各部门应拿出实际行动来支持他们脱贫,不要让“抗洪书记”再流泪!
张涛
上一篇:儿童节不要忘了留守儿童
下一篇:端午节:龙舟竞渡中的家国情怀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