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独居老人认为去福利院给孩子脸上抹黑 养老遇挑战

    

     刘杰夫妇70 多岁了,想去福利院养老,可是福利院只收“三无” 人员,因为他们有孩子;张德老人 84 岁,无妻儿,属于典型的“三无” 人员,可他就是不愿去福利院养老。为何有的想去去不了,符合条件的又不愿去呢?归结起来还是社会养老的问题。

     社会养老模式的架构

     刘杰夫妇从石油公司退休,两位老人经济还算宽裕,退休10 来年了,两人都是自己照顾自己,但是最近老伴儿生病了,刘杰担心万一有个意外,自己也没有能力照顾老伴儿,所以他决定和老伴儿去福利院养老。但无奈的是,源城区社会福利院从去年开始已经不再接纳社会养老人员,只有三无老人才可以去福利院养老。工作人员解释,福利院床位已满。

     据了解,源城区福利院有床位 350 张,供养的人员包括老人、孤儿、伤残军人。老人包括三无老人和面向社会的托管老人,但是福利院主要的供养对象还是三无老人,托管老人很少。据市民政局福利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当下河源市的社会养老还不够完善,五县一区各有一个敬老院,部分镇也有相关的养老机构,都是三院合一的模式,但是这些养老机构还是以接纳保障性人员为主,面向社会养老人士的还不多。承担社会养老的还是政府机构,私人出资办养老院在河源还是空白。该负责人表示,一个健全的社会养老模式不仅需要政府资金的介入,更需要社会资金的参与,甚至要以社会资金办养老院为社会养老的支撑。

     社会养老观念难转变

     张德老人与刘杰相反,他不愿去福利院养老。虽然社区工作人员已经做过很多工作,但老人坚持不去福利院。老人说:“我一个人很好,去那些地方不习惯。一个人自由自在,想干嘛干嘛。”源城区新江街道办卫星社区书记谢志坤表示,张德老人是“三无”人员,现在 84 岁了,行动都不方便,本可以去福利院安享晚年,但老人就是不愿意去。他分析,可能是老人观念比较传统,总感觉去福利院或者养老院不好,“我们社区有很多独居老人,对于去福利院养老,他们都是抵触心理。”

     据介绍,不少独居老人的观念很传统,认为去福利院给孩子脸上抹黑。自古都是养儿防老,哪有有儿子还去养老院的?这是深植于他们脑海里的养老观念。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空巢老人出现并面临着一些问题,人们的养老观念也应该变化了,除却养儿防老外,社会养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社会养老路有多远

     根据去年底河源市老年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河源60-100 岁以上的老人500373 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3.9%,已经超过国家规定的10%的老龄化标准。光靠现有的社会养老机构,远远解决不了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单靠社区定期的走访慰问关心也远远达不到老人颐养天年的标准。面对老龄化的压力,社会养老成了一个摆在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到底社会养老还有多远的路需要走呢?

     对此,市民政局福利科相关负责人指出,健全的社会养老需要政府出资,更需要社会资金的介入。不仅如此,从“养儿防老”到“社会养老”的养老观念的转变也是构架健全社会养老模式的关键。只有观念转变了,老人们才能真正接受社会养老。立足本地,相信随着老龄化压力的加剧,不管是政府还是个人,都会对社会养老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河源的社会养老也会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路。

     本报记者 杨建芳

相关链接

     九旬老人赡养难题解决

     本报讯(记者 杨建芳)日前,源城区新江街道办卫星社区来了一位97 岁的老人求助。老人说,自己有5 个儿女,但现在大家都不愿接纳自己,希望社区领导能够帮帮她。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与老人的5 个儿女进行协商。最后,老人的儿女答应轮流负责老人的食宿。

     老人现年97 岁,有5 个孩子,2 个儿子,3 个女儿。一直以来,老人吃住都在大儿子家,但 60 多岁的大儿子前不久查出来患有结肠癌,如今躺在床上已经不能动弹,老人吃住都成问题。去其他孩子家,他们谁也不愿接纳老人。老人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向社区求助。

     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分别走访了老人的5 个儿女,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们要孝敬长辈,赡养父母,并向他们表明了不赡养母亲要追究责任。最后老人的5 个儿女达成协议,老人住在小儿子家,去 5 个孩子家轮流吃饭。社区书记谢志坤说:“其实老人要的并不多,一口饭,一张床而已,做儿女的不要让父母寒心。”






上一篇:砖厂突发大火
下一篇:女店主抱着小孩 瘾君子扯下她脖子上的金项链就跑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