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学生住校哭鼻子 家长有各种担心 老师建议学会放手

    

还没下晚自习,但寝室门口已有前来探望孩子的家长。 

     前日是开学第一天,不少孩子投入到崭新的校园生活中,新生们对入学第一天的感受各有不同,有的觉得很新鲜,有的感觉不适应,严重的甚至哭起了鼻子。而许多中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也跟着开始各种担忧和焦虑,怕孩子不适应新的学生身份,跟同学合不来,住校不习惯等等。

     面对新生的各种不适应和家长的“紧张”心理,学校老师提醒,孩子的成长需要面临种种挫折和难题,作为家长不必过分紧张,应端正心态,学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 : 住校哭鼻子的不少

     对于刚刚过完两天寄宿生活的初一学生小谢来说,离开父母的这两天有些新奇,又有些想家。起床穿衣、洗刷、叠被,和同学一起去食堂吃饭,这一切都是全新的尝试。“以前没有手洗过衣服,就跟着室友洗,也不知道洗干净没有。”小谢不好意思地说,尽管有些不适应住校生活,但自己会学着独立。

     “一看到她哭,我也忍不住了,我好想回家呀。”刚考上河源中学实验学校的小怡心情低落地说,爸爸妈妈帮她报完名,整理好床铺之后便离开了,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看着陌生的同学,宿舍的单人床,她有些惶恐,也有些忐忑。按捺着过了一天,到第二天晚上,室友的爸爸妈妈来寝室里了,嘘寒问暖,另外一个室友触景生情,便哭了起来,小怡顿时觉得委屈,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有不习惯新校园生活的,也有坦然面对的。市民叶女士的儿子今年到市二小上一年级,小家伙不吵也不闹,很是自觉,一到学校就让妈妈回家,说自己会好好的。叶女士观察了一下,发现儿子还挺适应新学校的生活,没有表现出不安的情绪。

     家长 :  各种紧张和担心

     “女儿要周末才能回家,也不知道她住校习不习惯。”市民刘先生的女儿今年上初一,由于学校距家太远,只能选择住校。刘先生说,以前女儿都是走读,这一次离开家住校,自己心里真是空落落的,也有些担心女儿会不适应寄宿的集体生活。

     刘先生告诉记者,邻居家的孩子跟女儿在同一所学校,也是刚上初一,邻居也是牵挂着孩子,于是报名的第二天,两人决定结伴去学校看孩子,邻居还特意为孩子带了煲好的汤。两人开车到学校,一下车就傻眼了,学校门口及附近的路上,都停满了小车,家长手拎着牛奶、水果、棉被等,络绎不绝地进校探望小孩。前日晚上,记者来到河源中学实验学校,尽管新生们已经住校两天了,但校门口停放的车辆还真不少,不少家长提着东西走进学校,门口的保安则告知,这是最后一天允许家长探望。

     叶女士则告诉记者,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她特意起了个大早,送孩子到市二小,一路上细细叮嘱孩子在校的各种注意事项,直到把孩子送到教室,这才离开。“早餐都吃不下,就担心他不适应小学生活。”叶女士说,自己和老公工作比较忙,虽然早就商量好怎么解决孩子的午餐和接送问题,但还是会担心,生怕出一点差错,反而是儿子不知愁,面对新的校园生活很是适应,这也让她的紧张心情缓解不少。

     老师:  要学会放手

     采访中,在市二小担任班主任的何老师告诉记者,开学报名那两天一些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后,总是不放心,拉着孩子再三叮嘱,还有不少家长不停地给老师讲自己孩子的性格,一个劲地拜托老师多留心。她提醒,孩子进入学校后,家长首先要打消心理顾虑,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展露负面情绪,同时家长也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适应新环境,和同学相处融洽。

     向老师在河源中学实验学校担任初一班主任,他表示,刚入学的孩子有些会出现“断奶难”,不适应的情况,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学生哭鼻子,但是有些家长也存在 “断奶难”的问题,孩子在不断成长,家长就应该放手,狠心一点,让孩子自己去磨练,尝试新的校园生活。

     而对于孩子的住校问题,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建议家长们不要因为想念孩子而频繁地到学校去看孩子,学校老师发现学生有异常,都会第一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做思想工作,安抚学生,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生活后,就会慢慢成长起来了。

     本报记者 梁小鸿



相关热词搜索:开学 学生 焦虑


上一篇:让环卫工感受人情味 市区50多家福彩店入选爱心驿站
下一篇:“姜你军”卷土重来 生姜卖出鸡肉价 涨至15元一斤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