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感恩的背后 是师者应该担负起的育人责任
9 月10 日,我国第30 个教师节如约而至。自古有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影视剧中常见这样的镜头,甭管你是傲视群雄的武林高手,抑或位高权重的人臣宰相,见到老师皆要行礼,否则将被视为数典忘祖,必受万人唾骂。
大凡成名成家者,对于恩师,皆是顶礼膜拜。如魏巍的《我的老师》、贾平凹的《我的启蒙老师》,老师大恩,一生难忘。师者恩情“深似海”,大家尚且如此,我辈岂能忘记。
一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河源客家,历来重视崇文重教。老辈人常道:耕田要养猪,养子要读书。养子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尊师崇教,可见一斑。细究其因,因先民多是“衣冠世家”,不管身处何地,皆以“学而优则仕”为己任,希冀重振昔日家声。于是乎,整个家族为振家声,扬族望,倾全族之力培养族中子弟,以期金榜题名。
今年教师节,笔者留意发现,市区学校一些孩童在校外小店挤着买花送给老师,少则一朵,多或三五朵,有些甚至一束,有些是纸花,或塑料花,有些则是真花,当然价格不便宜,就真花而言,一朵5 元钱。曾记笔者上小学时,每逢教师节,多是送老师一些自制贺卡,或写有感谢话语的照片,而老师则喜欢把学生赠送的照片、贺卡贴满办公室,以此自勉。
一则经典故事流传很久。说是教师节里,一学富五车归国学者去看望启蒙恩师。恩师已是白发苍苍,仍颤悠悠地拿出学者小学一年级的作业本,上面尚有当年批的字迹。师生情谊令人潸然泪下。试想,现在学生作业本,不说十多年前的,哪怕是上一年的作业本,或丢在角落任其落满灰尘,或早已进了废品收购站,能被老师用心收藏起来的,恐怕是凤毛麟角。
二
说到老师,先贤陶行知曾说,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踏上三尺讲台,就要有用一辈子备一堂课的准备,更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精神,兢兢业业做好育人工作。有道是,为人师者,手中教鞭千斤重,脚下讲台千尺厚。“师者,人之模范也。”老师的一举一动,哪怕是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
魏巍在《我的老师》回忆教过他的蔡老师,时隔多年,一点一滴仍记得清清楚楚。当然每一个人不可能都成龙成凤,不可能都成为魏巍、贾平凹那样的大家,但是每一个学生都会记住教过他的老师,在心里永远记着,有些,甚至可能记一辈子。
古之师者,以门下弟子成龙成凤为毕生终极之目标,今之师者,当以桃李满天下为今生最好之回报。试想,无数学子在自己教育下学到知识、学会做人、事业有成、生活幸福,那是何等让人舒心、让人骄傲的成就。“2013 年河源最美教师”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教师张立均说得好:“一个班有五十多个学生,那就是五十多个家庭的希望,五十多个家长把自家的孩子交到你手中,那是一种对老师莫大的信任,为人师,就应该担负起这份育人责任,没有理由不把书教好!”
三
一年一度教师节,送花多少姑且不论,但送花背后,除了感恩以外,更是一种信任,一种希望,我们在欣然接受的同时,是不是该扪心自问一下,对于门下学生,是否尽到最大努力调教,是否做到问心无愧。
举凡古今中外,设立教师节之目的,在于引导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尚。对教师最大的尊重,莫过于全社会对知识的重视、对从业者的感恩、对园丁工作价值的认可。而当前,河源教育最大的问题仍是教育资源短缺,普遍存在的“大班制”就是例子。如有些公立小学,一个老师要面对六七十个学生,压力太大了,这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一起努力,逐步解决这一问题,让老师把学生教好。毕竟,幼苗,始终需要我们呵护。学生,永远是明天的希望。
话说到此,笔者以为,为人师者,千万别被“礼”所遮,为“利”所缚,不要放过每一棵小树苗,因为每一棵小树苗都可能会长成参天大树,再说,谁敢保证自己门下不会出现第二个魏巍、第二个贾平凹呢?
张涛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