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群众安全感居全省第5位 综治工作被评优秀
平安是福,人人都共享;平安是责,人人需参与。近年来,我市持之以恒地推进平安河源建设,走出了一条以平安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平安路”。为充分展示我市平安创建成果和实践经验,凝聚人人参与平安河源建设的正能量,本报今起推出“创建平安河源” 专栏,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在平安创建工作中,公安机关抓捕现场。
安全不安全,群众最有发言权,满意不满意,让群众来评议。 2013 年,我市创建平安广东暨综治工作获省综治委评为“优秀等次”,得分91.541 分,为8 个获评 “优秀等次”的市之一。
群众安全感居全省第5
记者从市综治办了解到,去年12 月至今年1 月,广东省综治办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对全省各地市和各县(市、区)开展“创建平安广东暨综治工作”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群众满意度进行了电话调查。
群众安全感是评价一个地方平安创建暨综治工作成效的最重要权重系数。调查发现,去年我市群众安全感得分为79.26 分,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排名第5名,与2012 年相比得分提高了6.95 分。我市2013年度“创建平安广东暨综治工作”考评结果为91.541 分,被评定为“优秀等次”,为8 个获评“优秀等次”的市之一。
一把手亲自抓落实工作
在创建平安河源暨综治工作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部署工作,明确目标,并带头深入到县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检查指导开展工作。
为检查督促平安创建暨综治工作,2012 年,市委书记、市综治委主任何忠友在综治工作会议上,亲自部署全市平安创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要求。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013 年,何忠友又率先垂范,逐一对我市五县一区的平安创建工作进行调研。市长彭建文对我市平安创建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在开展平安创建暨综治工作中,市领导黄建中、叶常浓就如何推进全市平安创建暨综治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经常深入县区、镇街调查指导工作。
创建工作有特色出奇招
平安创建不能搞一招鲜,而是应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平安创建的新路子。2013 年,在平安创建工作中,我市各县区、基层街镇出奇招狠抓落实,取得明显成效。
源城区启动了“千人治安大联防”,加大了社会面的巡逻防控,对街头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群众利益的采取“零容忍”态度,绝对不手软;东源县推行民情恳谈制度,逐步打造了一个“村级解决不了的问题由乡镇解决,乡镇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县协调解决”的为民服务模式;和平县开展了“三进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创新了基层工作机制,已解决矛盾1502 起,全县17 个镇有7 个实现“零信访”;龙川县在龙母中心镇努力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有效快速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紫金县龙窝镇将矛盾纠纷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级管理,分类施策,有效促进社会矛盾防范化解,把“上访闹访问题镇”打造成“市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先进镇”;连平县大湖镇实行四项排查,落实“六联”工作机制,6 年来实现了县级以上政府零上访,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平安细胞建设卓有成效
抓好基层农村平安建设,创建和谐新农村。去年,我市在创平工作中,狠抓基层农村街镇平安建设,通过创建“平安细胞”活动,抓出成效。
据了解,2013年,市综治委、市创建平安河源领导小组将龙川县作为平安创建的试点县,探索制定了一系列平安创建项目标准,其中包括平安镇街要求实现“八无一遏制”,平安村居实现“五个零”等。市综治办、市平安办与市直有关单位联合行动,推动开展平安村居、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家庭、平安文化市场、平安边界、平安林业等一系列平安细胞创建工作,以平安细胞带动平安河源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我市在开展创建平安河源暨综治工作中,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扎实打牢我市平安创建工作的基础。目前,全市100个镇1100 多个村(街、办事处)都选配好维稳员,及时解决村居在社会管理和平安创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努力形成“积小安为大安,以基层平安创全市平安”的良好局面。
有机结合强化打击整治
为推进我市平安创建工作开展,我市各级部门将“打、防、管、控、建”等工作措施有机结合、紧密衔接、系统推进。
在推进平安创建暨综治工作中,市综治委对治安问题较突出的地方实行挂牌督办、挂钩督导。据了解,去年市综治委对我市 6个乡镇进行了挂牌督办。此外,各有关职能部门尤其是公安机关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深入开展了“粤安”、“雷霆”、“断源”、“创平安”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打掉了一批犯罪团伙,严惩了一批违法分子,整治了一批突出治安问题,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
各级公安机关把警力摆上路面,严密高发案部位、重要时段和治安复杂场所的治安防控,全面加强街面防控网、视频监控网等“六张网”建设,形成社会治安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据了解,去年全市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573 宗,查处治安案件10752起,社会治安持续保持良好势头。通过各级各部门的有力举措,市区实现了“零发案”天数超百日,群众感觉更有安全感了,对我市社会治安更满意了。
本报记者 刁城邦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