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重症精神病患者达1.5万 贪杯酒鬼染病越来越多
健忘、焦躁、失眠、多疑、轻生厌世……这些不起眼的症状,也许就是精神类疾病发病前的征兆,需要找专业的医生进行治疗了。今天是第23 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随着社会发展节奏加快,我市各类精神类疾病患者数量有所增加,精神疾病到底有哪些,我们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前日,记者就此类问题采访了我市心理卫生方面的专家。
在册1.5万重症精神病患者
前日,记者在源城区精神卫生防治所看到,就诊的人中,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有神情萎靡的未成年人,有西装革履的办公室一族,也有普通的打工者,他们或沉默不语,或低头絮絮叨叨。该院院长助理、精神科主任何秋平告诉记者,这仅仅是全市精神疾病就诊患者的一个缩影,光是该院,每天来就诊的患者就超30人。
根据相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精神疾病患病率高,广义上的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在15%左右。 “ 这个发病率包括了轻度精神病、失眠症以及重症精神病发病率。”何秋平告诉记者,其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2 月份,我市六大类(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酒精依赖造成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分裂情感性精神病)重症精神疾病在册患者约为1.5 万人。然而,由于当前我市精神卫生医疗资源紧缺,以及人们的避讳心理,我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却不到4‰,远远低于全省8‰ 的标准。当前,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
青壮年为精神疾病高发人群
在世界范围内,精神疾病的病因至今还是个谜,目前反映出来的都是精神疾病的诱因。而人生不同阶段,都会有各种诱发精神疾病的因素。例如上学时,有考试、升学的压力;工作时,有人际交往、工作上的压力;婚恋时,有恋爱受挫的情感问题;有子女后,还有教育子女、抚养老人的精神负担等。
何秋平表示:“精神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病症特点及诱发因素有各种各样,人的心理活动是相当复杂的过程,可能一种或多种因素刺激作用,会让人出现精神疾病的症状。”从目前临床就诊患者的年龄阶层来看,青壮年阶段由于在人的生命时间跨度大,成为了精神疾病的高危人群。
此外,从以往就诊的重症精神病患者情况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数最多。同时,何秋平告诉记者,由于近年来喝酒的人数和人们喝酒次数的逐渐增多,长期大量饮酒造成酒精的慢性成瘾。目前酒精依赖造成精神障碍的患者数量明显上升,已隐隐成为了当前第二大重症精神疾病。
及时治疗保持心理健康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主题为“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旨在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精神卫生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推动形成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保护和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相比于其他的疾病,精神病人常常是处于被人歧视的弱势群体。现在社会对精神病人的态度虽有所改变,但对精神病人的岐视和偏见仍普遍存在。不少患者害怕被诊断出精神疾病,被家人疏远,讳疾忌医以致延误治疗。何秋平说,经常有代病人来咨询的亲戚朋友,这些人往往自称患者是自己的“朋友”,或者“某个远房亲戚”,但后来常常发现,他们其实都是患者的至亲。有些已经康复的精神病患者再遇到何秋平时,也常常躲闪,羞于承认曾患过精神类疾病。
何秋平表示,社会大众要以正确的眼光看待精神病这一病症,当怀疑有明显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者,要及早去正规的医院进行咨询、检查和诊治,不愿意接受治疗、不正确治疗或不规律服药,会导致病情延误、难以治愈或复发。此外,在日常生活,他建议市民要保持正常心态,多参与社会活动,并适当地放松自己,保持心理健康。
本报记者 刘曦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