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有百年历史的木刻对联藏于老屋 曾差点葬身火海

 

木刻对联上有“光绪”字样。

“石涌三山长作浰江底柱,河环九曲齐收花岭源泉”。这是光绪十三年(1887 年)秋月,和平合水珊坪天相居落成时,自称门生的陈恒德、陈敬修、曾裕光、黄子裳四人联名送给屋主黄涵清的贺新居落成的木刻对联。保存这副木刻对联的黄涵清后人黄锦文昨日告诉记者,从“光绪十三年秋月”推算,这祖屋应该建于1887 年,离今127 年了。这副木刻对联一直“藏”在他家,直到最近打扫老屋时才被发现。

“火”中抢出百年对联

在天相居里,记者见到了这副木刻对联。从木刻对联中的“镜翁老夫子大人”、“新居落成志喜”、 “全拜”等字眼可以看出,屋主黄涵清即镜翁应该是一个读书人。

天相屋里还保存着另外一副木刻对联,只可惜只找到下联。记者注意到,下联题在周身漆得黝黑的杉木上,用正楷字阴刻着“慈命垂成千古业”,落款也是“光绪十三年秋月”的字样。黄锦文说,他小时候见到,上联写着“君夫默想全才心”,是在前厅屏风两边挂着,至今未找到,也许已毁于1966 年文革风暴中。

据黄锦文讲,这仅存的几副木刻对联就是从火堆里抢出来的。 1966 年,黄锦文10 多岁,看到祖屋里的珍贵的木刻对联被投入火中烧掉,觉得可惜,趁人不注意,从里面抢出一些抱着就跑。当时考虑到他年龄小,旁人也就没有追究,这几副木刻对联才得以幸免火灾。

书耕之家盛名远扬

在和平合水珊坪,一说起天相居,多数村民都知道,其门口的3 副对联也是别具一格。记者看到,正厅大门门眉是“天相居”,两边分别是“天笃其庆相协厥居”,左侧门横批是“厥田中上”,上下联是“宅边无财随人俗心襄有田许自耕”,右侧门是“六经兴贡分少眺万斛词源合水流”,横批则是“左右逢源”。

黄锦文说,当时选盖屋地点时涵清公就选了整整10 年之久,盖房又花了5 年多,这些对联和屋子都应该是在同一时间的。祖屋建好后,并没有受到火灾或兵灾, 1945 年日本兵只是在这里掠夺财物,没有放火焚屋。现在部分地方还能住人,只不过天长日久,屋子也有一些裂缝。

为“合水横舟”提供佐证

和平县文化馆原馆长庄学诚对和平“古八景”有多年的研究。他说,这副木刻对联中提到“浰江底柱”、“河环九曲”,应该就是指浰江和和平河。天相居离浰江与和平河交汇处不远,和平著名“古八景”之一“合水横舟”就位于这里,这副古对联也为“合水横舟”提供了佐证。

庄学诚考证说,“合水横舟”景点位于浰江与和平河两水交汇处,故有合水之称。古时,和平县的货物通商皆由木帆船为交通运输工具,帆船横泊于合水江面上,两江交汇处有一大石,其形像小舟,于是又有了横舟之说。相传,和平开县后,一天王阳明出巡合水,深深领略了合水山、水、绿树、翠竹、风帆的美丽景色,定为和平“古八景” 之一,并取名为“合水横舟”。时过境迁,“合水横舟”这一美丽景致现在已不复存在了。

本报记者 张涛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木刻 老屋 对联


上一篇:环卫工人请大胆走进“爱心驿站”
下一篇:福彩投注站点业主 举行交流学习活动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