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髋关节“翻修” 医院提醒患者应定期随访
日前,70 岁的殷大爷在市人民医院接受了削骨重建髋臼,解决了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松动的问题。在此,骨科医师提醒,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人要按医师要求定期随访,及时发现问题,这样可以降低翻修手术的困难。
七旬老汉髋关节“翻修”
70 岁的殷大爷来自龙川县。日前,他在亲人的陪伴下,慕名来到市人民医院骨科找到陈子华主任。据了解,11 年前,殷大爷因右髋关节病损接受了右侧全髋置换术,多年来恢复良好,坐卧行走逐渐自如,生活质量大有提高。然而,去年他逐渐出现右髋部隐痛的症状,尤其在起立、走动时感觉明显,走路也变得一瘸一拐,殷大爷从内心里恐惧再次手术。
经详细检查,市人民医院医生发现殷大爷的髋臼假体出现明显松动,建议他接受翻修手术。对此,广州华侨医院挂职市人民医院的李志忠副院长(骨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外三科陈子华主任精心设计了手术方式。由于术前准备充分,手术仅进行了不到两个小时。术后,切口很快愈合、腿的长度也基本恢复、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殷大爷及家人非常满意。术后一月,殷大爷的髋关节屈伸活动度良好,可以满足正常的步行需要,步行时再也不会出现疼痛的症状。
翻修手术难度远超初次
陈子华介绍,作为工业产品,人工关节必然存在设计寿命,人工关节一般在使用10-15 年后翻修就成为其不可回避的问题。同时,由于年龄、性别、体重、活动水平、疾病和药物等多方面的因素,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并不能将人工关节用到设计寿命,中途会出现松动。
据了解,翻修手术的难度远远超过关节的第一次置换。因此,手术对医生的操作要求很高,术前一定要针对患者的情况,做一套完整的手术方案,同时要提前考虑到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争取减少患者痛苦,力争早期恢复患者髋关节的功能。目前,这也是市人民医院实施的首例此类手术,术后患者对疗效也十分满意。
陈子华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骨科患者和殷大爷一样,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但随着假体使用时间的推移,人工关节并发症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如果出现髋部或大腿疼痛、伴有发热或髋部不能活动等症状,往往提示假体可能需要翻修,定期复查能及时发现问题,这样可以降低翻修手术的困难。
陈子华提醒,选择髋关节置换手术要慎重。比如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这种疾病,早期病症可采用保守疗法,只有到了股骨头坏死的晚期,其他方法都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关节置换术。目前一般年龄在 60 岁甚至65 岁以上的患者,医生才会建议其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毕竟翻修手术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
本报记者 梁小鸿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