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义合镇实现全镇农户资料“一点即知”
开展“直联”工作以来,东源县义合镇村干部坚持每周进村到户,“面对面、背靠背” 征求群众意见,并将每户村民基本信息及反映的问题进行书面登记和录入电脑系统,建立“百姓档案”,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到目前为止,驻点团队共走访群众3680 户,发放民情联系卡3000 多张,收集意见建议200 多条,解决群众问题178条。
义合镇镇委书记陈桂辉告诉记者,要论义合镇“直联”工作的特色,就是根据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一是大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第二就是建立了“百姓档案”,贫困户、低保户、残疾户、农户信息实现全镇联网,“一点即知”。
守东江却差“一口好水”
虽地处东江边,义合镇却一直没有用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只能“望水兴叹”。陈桂辉说,在开展“直联”工作中,全镇2.1 万群众对“想喝一口好水”反映热烈,也对政府给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次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这件实事办好,让老百姓也要像城里人一样饮上安全水。”
陈桂辉介绍说,义合镇围绕“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政府监管、百姓受益”16 字方针,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由政府对外招投标并负责进行监管。自来水项目总投入超过2500 万元,将从有着“小万绿湖”之称的高楼村水库引水,可解决未来全镇5 万人口的用水问题。目前,首期工程已投入935 万元,预计春节前后河东片区1.25万人可饮用自来水。
“百姓档案”一点即知
为深入推进“直联”工作,该镇还为村民建立了“百姓档案”,实现全镇农户基本信息联网,有多少贫困户,一点即知,部分贫困农户还配有住房的照片。陈桂辉说,建“百姓档案”,还是一个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意识的过程,是架起干部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
此外,建立“百姓档案”,还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构建了民情定期分析上报、自下而上“知民情、晓民意”的体系。采访中,义合镇不少群众也说,开展“直联”工作,干部进村入户的多了,坐办公室的少了;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多了,摆架子的少了。“干部下访的多了,我们百姓上访自然也少了。”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曾田老人写书记载家乡文化古迹
下一篇:上 花 灯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