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首位书法家林冠明入展书法最高奖“兰亭奖”
个头不高,浓眉大眼,很像北方汉子,看上去很精干。他就是河源市首位书法作品入展书法专业最高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的书法家——林冠明。
作品入展“兰亭奖”
林冠明是紫金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市文联委员,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紫金县文联专职副主席,同时也是紫金县书画协会主席。去年12 月中旬,他的书法作品《古代美文十篇》获第5 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入展资格。据了解,他为河源首位入选此展的作者。
《古代美文十篇》内容取自《古文观止》中的古典散文,书写字体为原大行书,每个字约1.5 厘米,纸张采用宣纸,每张宣纸之上书写一篇美文,字体饱满圆润似珍珠落入玉盘,柔美而不失刚劲,典雅且略带娇媚。
林冠明在书房练字。
投稿前的数月准备
据林冠明介绍,在投稿前半年,他就开始构思参展作品,这一过程历时将近5 个月。经过细细思虑,他决定书写自己擅长的小行书,内容他敲定的是《古文观止》中的古典散文。
“因为古时的字写法很复杂,写法有很多种,要一一查阅才能体会其中的差异,书写中才会运用自如。”林冠明说,仅是查阅资料就花去3 个月的时间。在投稿前1 个月,他1 个礼拜完成了10 篇初稿,接下来又是对初稿中每个字的形状、笔画、结构等架构的斟酌。最后,他用两个礼拜完成了正式作品。
林冠明的付出得到了肯定,他的作品《古代美文十篇》获得书法专业最高奖“兰亭奖”的入展资格。这一奖项是书法人的梦,获得入展资格也让他喜出望外。
愿做书法的奴隶
见到林冠明是在他位于市区的寓所中,本来不大的寓所看上去很宽敞,唯一一间被他塞得满满当当的就是他的书房,一张大大的书桌是他练字的地方,书桌对面有一个仓库,里面堆满了散发着墨香的宣纸。“这些只是我练的一部分纸张。”林冠明说。
据了解,起初,林冠明练的是颜真卿的楷书,1992 年开始接触行书和隶书。“虽然没少下工夫,但进步不大。”2008年,他拿着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去省书协给一位前辈看。“当时那位长辈说,你写的这些不行,看了第一张就不想再看第二张。”林冠明回忆说,在前辈指导下,他开始临摹王羲之的《圣教序》。
“练之前,我决定重新拿起毛笔,暂时忘记以前自己的书写技法,开始做书法的奴隶。”林冠明说,刚开始很吃力,后来他发现,王羲之是用蚕茧纸书写《兰亭序》,吸水性不佳,笔是富有弹性的,于是他有意用毛边纸、打印纸、熟纸书写,同时尝试不同的毛笔。
除了工具上的改变,林冠明更是对《圣教序》上2400 余字认真记背。他记背的是字的笔画走势、字体结构。“王羲之的‘之’字就有二十余种写法,每一个细细品去感觉是不一样的。”林冠明坚持练《圣教序》的同时,也在临摹《兰亭序》。
让书法活起来
书法临摹是为了创作,打下了基础后,林冠明开始自己的书法创作。“王羲之的行书是我的‘主食’,还会吸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祭伯父文稿》及各家作品的营养,形成自己的创作形式和内容。”他这样介绍,书法就像音乐,每一笔画都是一个节奏活跃的音符,文化底蕴则决定了整首音乐成败的关键,他在书法道路上不断地探索,不断学习阅览古典名著,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书法散发文化的厚度,不至于只是干瘪的文字。
如今,林冠明每天伏案数小时,双手不断地染墨,不断地用凉水洗涮,手背上可以清晰地看见道道裂纹。由于长时间的伏案写字,他的颈椎和腰椎时常酸痛不止,眼睛都花了。走进他的书房,你看到的始终是一个戴着眼镜,半弓着腰提笔挥墨的汉子。
延伸阅读
中国书法兰亭奖
中国书法兰亭奖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中国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综合性书法专业奖项,与中国戏曲梅花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一样,都是艺术门类的最高奖,是授予在书法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书法教育、编辑出版等领域有重大成就和突出贡献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和书法工作者的最高奖项和最高荣誉。
本报记者 杨建芳 文/图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