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河源开始地名大摸底

 
路牌上出现的“K 路”让不少市民一头雾水。

自上世纪80 年代开展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以来,至今已过去30 年。这 30 年中,河源的城市格局不断变化,城市的街巷、建筑物(群)、居民地等地理实体不断消失和新生,我市消失了多少有历史意义的老地名,又增加了多少新地名?日前,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上月起我市启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该项工作将持续到 2018年6月30日。

让地理实体名副其实

为什么要进行地名普查呢?据介绍,普查目标任务是查清地名基本情况,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即国家地名数据库)。

前日,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979 年至1986 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30 多年过去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快速发展,市、县合并及拆分愈加频繁,行政规划不断变化,各地地名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自然村名称、居民地名称消失,新生地名大量涌现,原有地名数据不新、不全、不准以及有地无名、有名无地和低俗地名等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地名普查,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地名管理工作。

“2008 年,我统计过河源市的地名信息约有1.4 万多条。到目前,我估计应该超过了4 万条,但由于县一级的地名管理部门力量薄弱,很多地名都没有统计上来。” 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负责人说,一直以来,规范地名管理、进行地名立法的呼声不断,而这些工作的前提就是准确和完备的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如今,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已经展开,希望借这股东风,让我市地名管理更加规范化。

普查涉及11大类地名

据介绍,我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进行,涉及到我市辖行政区域范围6 个县区所有陆地区域,共11 大类地名。包括行政区域类名称(地级市、县、市辖区、乡、镇、街道);非行政区域类名称(矿区,农、林、牧、渔区,工业区,开发区);群众自治组织类名称(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居民点类名称;交通运输设施类名称(铁路、公路、街、巷、车站、停车场、水运港口、渡口、桥梁、隧道);水利、电力设施类名称(水库、池塘、水渠、堤堰、发电站);纪念地与旅游景点类名称(纪念地、遗址、公园、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单位类名称(党政机关、民间组织、事业、企业);建筑物类名称(房屋〈有名称的高楼大厦和大型建筑物或建筑群、以及有特殊意义的房屋〉、亭、台、碑、塔、广场、体育场);水系类名称(河流、湖泊、瀑布);陆地地形类名称(丘陵、山脉、洞穴)。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此次地名普查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的组织动员、成立机构、搜集资料、制定方案、人员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第二阶段,2015 年1 月至2017年6月,完成全市的普查和各级检查验收工作;第三阶段,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完成成果完善、上报、汇总工作,建立档案,开展普查成果开发应用和总结表彰。

透过地名看历史变迁

地名的历史沿革是指地名产生及演变的历史过程。每一条地名都有特定的产生背景、含义和演变轨迹,对每一条地名进行翔实准确地考证是普查的重要内容。因此,对每一条地名都要追根溯源,详细考证,记录其历史演变全过程。

“对于规模较小的地理实体,如井、排水沟、基站、管线等,实际普查中,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其中有一定地名意义或历史意义、具备指向作用的进行普查和信息采集录入。”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负责人介绍, “数据库地名代码采用数字编码,是根据行政区划、地名属性类别等,按照一定规则用数字对地名进行编码。地名代码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

道路命名有何原则?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道路的命名体现三大原则:一是指向性,路名的基本功能是指示方向,方便生产生活。如万绿湖大道、公园西路等,都很好地体现了指向性,因湖得名、因园得名;二是文化性,如新市区的越王大道、中山大道等;三是地方性,力求将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入地名,老城区街巷充分尊重历史文化传承,新城区则彰显城市新貌。

相关链接
 

政协委员呼吁:规范城市道路命名

在刚结束不久的河源“两会”上,市政协委员、市委副秘书长、市社会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孙宇红提交了《关于规范城市路名命名工作的提案》,呼吁规范城市道路命名。

孙宇红指出,城市路名是一个城市的符号之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精神面貌,代表着城市形象。自 1988年建市以来,我市的城市发展历经几个发展阶段,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不断扩容,从老城区到新市区,再到东部扩展、江东新区成立,与之同时,道路、街道发展速度迅猛,这给规范路名命名工作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因我市此项工作相对滞后,缺少民众广泛参与,一些路名不好记也给广大市民、外来游客造成一定的不便。例如市区的纬 14 路、高新区的高新5 路等,以数字次序命名的道路让人摸不着头脑。还有永福路、永和路、永安路、永祥路、永康路、旺源路、旺福路、富民街、益民街等以相同首字或次字命名的路名也容易让人混淆。

孙宇红建议,路名的命名,要有利于本地域、地区的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与大时代相融,便于记忆、辨别和扩展;其次,是保持路线完整,同一方向的道路不论线路多长都使用同一名字,线路过长则用方位词分段;尽可能从名字上就可以判断路的等级、性质、断面、路幅、方向、走向等。

另外,要体现文化性。以江东新区为例,江东新区由紫金县的古竹镇、临江镇以及源城区源南镇的胜利村、和平村、河紫路居委会组合而成。这不仅打破了沿袭几百年的行政区划,同时也要征用大部分村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山林、房屋,取而代之的将是一座产城融合的江东新区和新城,其改变,将是“革命性”的。无论从尊重历史,还是为了让居住了世世代代的原村民接纳、融入江东新区从而支持新区的开发建设,在新区的地名、路名、街名、公共设施名称(如公园)命名时,应考虑原有的文化因素,可以选择最有代表性的老名沿用,以赢得村民、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唤起当地外出乡贤的原乡情怀,加重一个新城的历史厚重感。



相关热词搜索:地名 全国


上一篇:春节,回家过年吧
下一篇:东源一孤儿煤气中毒又被烫伤 请帮帮她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