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让地修村道换取门前路改造 却迟迟得不到落实
改造承诺迟迟得不到兑现,10余户村民只能走泥巴路。
日前,连平县绣缎镇坳头村村民曾先生向本报报料称,在去年12 月份村里修建村道硬底化时,他将自家的地无偿让出来修建村道,条件是主路修好以后,优先改造门前一段200 多米的路。而且,当时他还与相关单位签订了一份“承诺书”。但是,到目前为止,主路已经修好几个月,而他家门前的路却迟迟没有得到改造,原来的“承诺书”变成了一纸空文。
让出自家地修建村道
前日,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绣缎镇坳头村。虽然该村村道改造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但在村口位置还可看到改造村道时留下的水泥搅拌机和一大批水泥、石料等。而一说起村道改造,村民曾先生感到非常气愤,因为他手里的一份承诺书一直没有得到落实。
在曾先生提供的承诺书上记者看到: “经过协商村委会通过与绣缎镇(政)府、连平县交通局沟通协调,同意将以上238 米道路纳入改造规划。同意在修好主路之后优先改造。”签订承诺书的时间是2014 年12 月 26 日,落款方还盖有连平县绣缎司法所和坳头村委会的章。
承诺书变成一纸空文
曾先生告诉记者,当时得知修建村道时,他们全家人都很高兴,并将自家的185× 5.5 米的土地无偿让出来建村道。据曾先生介绍,签完承诺书以后,村道改造工程就正式开工,差不多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完成改造,但是承诺书上所说的200 多米门前路却迟迟没有开工的迹象。
而让他感到气愤的是,这段仅仅200 多米的门前路,关系到了近10 户村民出行,加上之前的承诺,本该早就完成改造。但如今承诺突然变卦不说,在主路修好以后,村里另外一条通往山里但无人居住的道路却完成了硬底化,里面只有一个养猪场和池塘。为此,曾先生曾多次向村委会和镇政府反映,但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
积极争取指标纳入规划
记者随后来到绣缎镇政府了解情况,一位分管公路建设的镇委委员表示,坳头村全村需要改造的村道大概是10 多公里长,此次纳入改造的项目有6.523 公里,由对口帮扶单位出资建设,至于村民所说的200 多米门前路其实并不在此次的改造项目之列。
那么,承诺书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签订的呢?记者试图联系相关负责人,却被告知当事人正外出学习。随后记者又辗转电话联系上了绣缎镇镇长王荣果,对方告诉记者,对于承诺书的情况他也并不了解,是在后来有群众去拦路阻止动工时,才得知有承诺书的存在。
王荣果表示,目前也正积极向县交通局争取指标,有望明年可以纳入规划。
本报记者 陈仕平 文/图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