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在酷暑中谱写最美的奉献之歌

正值高温酷暑季节,似火的骄阳炙烤着大地,我市最高温度达到36℃,市气象台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相比在办公楼里的上班族,露天工作的人们则承受着更多的辛苦,如供电工人、交警、环卫工、快递员、建筑工等,为了市民日常生活的便利,为了城市环境的整洁,为了道路的畅通,在高温环境下,他们默默付出着。昨日,本报记者兵分几路,在街头走访了烈日下的部分户外工作者,体验感受他们的艰辛。

供电工人

外出作业带上防暑物品

骄阳似火,地面就如同一个大烤箱。当市民朋友穿着清凉的夏装时,供电高压试验技术员却身着长衣长裤,戴着棉手套,顶着安全帽,在露天环境下开展工作。

昨日下午3时,一出门,阵阵热浪袭来。在高埔岗220千伏联禾变电站,高压试验2班的班长刘永东正带领着班组成员,在烈日下进行设备高压试验。“夏天用电负荷比较高,我们的工作量也比平时大多了。” 刘永东说,他做供电高压试验技术员已经30年了,长期负责试验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性能、设备电气量等工作。由于夏季市民使用空调等消暑设备,因此他们的工作也比其他季节忙碌。下乡任务重时,他们一大早便从市区出发到各县区变电站进行设备高压试验,中午再随便吃个午饭,片刻不休息又接着干活了。

“我们的工作环境温度高,但也有各自的防暑措施。”刘永东说,供电设备在太阳的暴晒下温度非常高,为保障施工人员的作业安全,他们工作人员都会穿上手套、长衣长裤等进行作业。同时,每个班组均配备有医药箱,在夏日来临时,额外多带上几瓶凉茶、清凉油、藿香正气液等防暑降温物品。另外,根据天气状况,他们也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把一些高难险重的活,尽量安排在早上11点前或者下午4点后。

交警

一天要值4个高峰岗

夏季烈日炎炎,室外温度早已飙升至三十七八摄氏度,地表温度甚至达到了四五十摄氏度,烈日下柏油马路都几乎要烤化了。在这种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暴晒下,市区华怡路口执勤的女子中队的队员们依旧穿戴整齐,烈日下专注地指挥着来往车辆、疏导交通。

22岁的女交警肖飞燕一天要值4个高峰岗,上午 8:00-9:00,中午11:20-12:20,下午2:00-3:00、5: 00-6:00,从早到晚都在街头执勤。“太阳暴晒时,不到 5分钟又是一身大汗,衣服湿了一遍又一遍,都懒得擦了。”肖飞燕笑称自己已经从交警变成了“焦警”。

记者在现场看到,衣帽整齐的女民警站在岗台上执高峰岗,在毒辣阳光的直射下,5 分钟,头发就像被水洗了一样。一天4个高峰岗,女民警每次执完高峰岗头发都是湿漉漉的。“有时候碰上塞车,要疏导车辆,在太阳底下一晒就是一个多小时,衣服也始终处于湿洗状态,有时候一天洗3次头。”肖飞燕说道。

快递员

一天要喝4.5升水

目前虽然是网购的淡季,但快递员的工作量却并没有轻松多少,平均每人每天要在烈日下派送100多件快递,甚至更多。

昨日10时许,记者在新市区四伙记见到了快递员张师傅,记者发现,由于长期暴晒,他的皮肤变得黝黑且泛红。张师傅做快递才一年多,平时他的工作范围就是在红星路这一块,他告诉记者,快递员这份工作艰辛而繁琐,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按照快递上的联系方式逐个打电话,再把快件送到客户手上。

说起在高温下如何防暑降温,张师傅称,他特意购买了防晒手套。“以前外出没有进行防晒,手臂晒得通红,火辣辣刺痛。”张师傅告诉记者,后来,他实在受不了了就去市场选了一双防晒手套。张师傅的另外一个防暑降温方法就是多喝水,他现在一天要喝掉3瓶1.5L的矿泉水才够解渴。

“一年四季最难熬的就是夏天。”张师傅告诉记者,35℃的高温天气,人在烈日下站一会都难受,而他几乎都是呆在户外,每天一出门就是一身汗,送完快递,衣服都湿透了。

环卫工

冒着高温做好保洁工作

酷暑炙烤着河源的每一条大街小巷,而环卫工人,每一天十几个小时顶着热浪,穿行在街头巷尾。昨日上午10:00,环卫工人陈阿姨正沿着大同路,把各处的垃圾倒进垃圾清运车。

每天从凌晨3:00至晚上9:00,除了中间短暂的早餐和午餐的休息时间,陈阿姨的身影都会出现在大同路。这个路段没有树荫遮阳,连续多日的酷热天气,把陈阿姨的脸颊、脖颈和手臂都烤得通红。“中午11:00多的太阳,烤得脸和背都火辣辣的,全身是汗。”陈阿姨说,她是四川人,2005年追随丈夫来到河源买了房安家落户后,就一直做环卫工作。

每逢最炎热的夏季,是环卫工们最难熬的时段。由于天气太热,陈阿姨每天带着草帽出门,提早上班清扫。为了解暑降温,她每天从家里带一大壶放凉了的白开水出门,晚上回到家里再喝一点绿豆汤、凉茶一类的东西。“我们没有擦防晒霜的习惯,无论多热,基本上都穿长袖,或者带手袖、手套。”陈阿姨说。

建筑工

防暑就是白开水加清凉油

昨日上午11 点,记者来到市儿童公园建筑工地,毒辣的阳光滚烫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来自广西的工人李英德正顶着烈日和工友合力铺设花岗岩地板,工作中的李英德光着膀子,皮肤黝黑,头戴一顶自制的 “伞帽”,不时擦拭着脸上的汗水。

“早上6:00 多就开工了,到中午11:30 左右收工;下午2:30 到7:00,每天工作 9-10 个小时。”52 岁的李英德,身材不高,但是很健硕,在建筑工地上干了10 余年,算是熟手工了,每天工钱有300 元,如果每天有工开,一个月最多可以挣到9000 元。李英德说,“自己没读什么书,只能靠力气吃饭,晒点、累点都不怕,多赚点钱,让家人过得好一点。”

“上午两大瓶水,下午两大瓶水。”说起防暑妙招,李英德呵呵一笑,预防中暑的方法就只有一顶自制的“伞帽”和两大瓶白开水。而另一名才24 岁的年轻工人则表示,他刚进这行,天气太热让他有点吃不消,他就随身携带一瓶清凉油,觉得不舒服时就涂在太阳穴,或打开来闻闻,瞬间就会清醒很多。

本报记者 戴湄 谭兴孚 刘影丽 文/图 通讯员 罗小伟



相关热词搜索:酷暑


上一篇:加微信送礼品,只需付邮费?天上不会掉馅饼!
下一篇:朱荣业获“中国青年 创业奖”提名奖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