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源喝喜酒,你一般封多大红包?来看记者调查
包红包的本意是祝福新人,别让原本美好的红包变了味。本报记者 谭兴孚 摄
眼下又到了结婚旺季,许多人的钱包不可避免要面对众多 “红色炸弹”的投射。“红包包少了尴尬,包多了肉痛,不包就是铁公鸡。”封利是也即是“随礼”让那些工作时间不长、平时常常“月光” 的上班族压力尤其大。
“200 块钱,我一桌酒席1800 元,坐10 个人,酒水烟酒200 多元。你封个200 元红包,我都快要倒贴了吧!早知道不请那么些人了。”最近,市区某论坛上网友的这个帖子引发热议。究竟,同事朋友结婚,该送多少礼金比较好?办婚礼的人对“份子钱”有什么看法?就这两个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市民,分别从来宾和新人的角度进行了调查。
来宾调查
亲疏有别型:给最好的朋友包了2000元
“自己的兄弟姐妹最少是2000 元,表亲也要800 元,普通朋友及同事300 元左右。” 会计钟丽是根据关系亲疏来确定红包的大小的,对于普通朋友及同事,钟丽觉得随大流是没有错的,其他人包多少,自己也包多少。如果新人不仅是同事,还是好友,意思意思之余,可以私下再包个大一些的红包,以表示自己对对方的情谊。
钟丽给记者举了两个例子,有一个同事跟她是同学,还是好朋友,去年同事结婚时,她随同事包了300 元,还私下包了1314 元给她,祝福新婚夫妻相爱一生一世。此外,她有一个闺蜜发小,像亲姐妹一样,闺蜜前年结婚时,她包了2000 元;去年她结婚时,闺蜜也给她包了2000元。
忍痛割肉型:刚毕业的新人HOLD不住
家住时代花园的小秦去年刚毕业,在一家机关单位工作,下周,部门领导儿子要结婚,叫大家都去喝喜酒。除领导外,部门总共也就3 个人,为了红包包多少,大家都商量了好几次了。
小秦说,自己和同事都是年轻人,参加工作最多的只有三年光景,没有太多积蓄。他提议大家凑1888 元,数字吉利,每个人也都能承受。但比他年长的女同事说,1888 元太少了,得“2”开头,她建议包 2288 元。又一名男同事说,无论1888 元,还是2288 元,如果是平级的同事结婚,都算是够意思了,可是这次是领导办喜事,而且平时领导对大家也很照顾,要包个体面的大红包。
就这样,红包在一次次谈话中,雪球似的越滚越大,最后几个人决定合起来包 2888 元。小秦一算,自己一个小科员,每月工资不到3000 元,这个“红色炸弹”炸下来,小半个月工资没了,说不心疼是假的。
雷打不动型:7年来一直是200元
市民刘小姐在一家集团公司上班。工作7 年了,她也不记得自己喝了多少个同事的喜酒了:“自己部门的,别的部门的,这些年陆续结婚的同事,也有10多人吧。”
7 年来,柴米油盐样样都涨价了,但在刘小姐的公司里,结婚红包基本维持着200 元的水平。无论是中层领导结婚,还是新人结婚,大家都一视同仁。去年刘小姐结婚时,也是一样的待遇:整个部门10 多个同事每人拿出200 元,装在一个红色信封里,写上祝语,在婚礼当天交给新郎新娘。上个月,部门又有同事结婚,大家还是延续了每人200 元的“传统”。在刘小姐看来,红包大小是其次,同事结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大家有了个聚聚的机会,聊点工作以外的东西,加深彼此的感情。
与时俱进型:红包随物价年年看涨
“第一个红包,也就100 元,后来就涨为 200 元、280 元,现在的红包普遍是300 元。同事们私下都打趣说,单位的红包,是与时俱进型的。”在市区当老师的阿丹工作10 年了,同事朋友结婚,她送出去的红包,也和物价一样,年年看涨。
其实,红包具体数额是经过科学计算的:先打听婚宴在哪个酒店办,定的大概是哪一等级,如果是单位同事一桌,总数除以人头,就是红包数额了。
阿丹的同事还提议,以后包红包,要区别对待,已婚的和未婚的要分开包。 “已婚的,红包是表示祝贺,基本收不回了,可以少包点儿。未婚的,今天你送别人,明天别人送你,不妨多包一些。”对于这番话,阿丹认为很有道理,而且,已婚5 年的阿丹包红包还有个原则,“当年给我多少,就还给他多少”,阿丹觉得参加过自己婚礼的人,给他们包回红包最不纠结。至今,阿丹还保留着结婚时的嘉宾礼簿,有时候有亲戚朋友结婚,阿丹还会翻出来看看对方当时包的礼金数。
新人调查
办婚礼是为收回份子钱
90 后张磊与自己的爱人在婚前约好,旅行结婚,不办婚礼,因为办婚礼不仅费时费力,还要背负不少人情债。
但真到两个人领证时,张磊的父母要求两个人回惠州老家“办事”,父母给出的理由是,他们在老家参加了许多同辈人子女的婚礼,都给了不少份子钱,如今指着儿子办婚礼给收回来。“大家都明白,结婚份子钱就像一种‘互助储蓄’,你家孩子结婚我给你,等我家孩子结婚,你还得给回来。”张磊的父母说。
无可奈何之下,张磊和爱人只得请了年假,回了自己的老家,花了两天时间把婚礼办了。但女方家长得知后,又要求小两口去女方家里回门,办一次酒席,原因和张磊家长给出的一样,“把过去给出去的份子钱收回来,让他们把我们的人情债还上。”
“到头来,我们的婚礼是被人情绑架了。” 张磊很无奈,他觉得这样的婚礼太没意思。
人来就是礼
家住万隆一品的李子东夫妇前年在一家五星级酒店举行了婚宴,不包括酒水在内每位标准近200 元,不少100 元的“份子”就让他“赔”了不少。尽管如此,李先生看法很理性,他觉得:“婚宴还是以分享欢乐为重,不应该把‘收益’放在首位。人来就是礼, ‘份子’多少都是一份祝福。”
李先生说,自己最感谢的是各地赶来的大学同学,有一个同学从湛江来,风尘仆仆,吃了个午饭,又赶回去工作,很辛苦。“我不记得他的红包有多少,但我知道他心意满满。”
李先生说,对办婚礼这事,他特别看不惯两种现象,一是为了收礼金而广为邀请平时不太熟悉的人,他觉得这样会使婚宴的 “纯度”大打折扣;二是因为自己宴席花费多就要求来宾随礼也多,他说:“怎么办婚礼看自己能力,随礼多少看对方能力,难道还让来宾众筹你的酒席钱?”
婚礼本质是接受祝福
普通朋友同事结婚,你一般随多少份子钱?关于份子钱,你怎么看?针对这两个问题,记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人认为朋友同事的婚礼红包在100-300 元最合适;而对于份子钱,40%的人认为“人来就是礼”,另外也有40%的人觉得对方给自己的红包“跟我给他(她)的一样多”比较合适。调查还显示出,为参加婚礼“忍痛割肉”的人在少数,因为红包收得少而生气的人更是极少。
“有送红包的时候,自然也有收红包那天,两相对比其实也亏不了。”“请柬就是欠条,结婚讨债、已婚还债、未婚负债,办不停歇的婚礼,你来我往的红包。”看着这些对红包的调侃,受调查市民李子东先生一语中的,“‘送出去的红包会回来’,这话看似可能不假,但这只关注了收支数目的平衡,却忽略了随份子过程中的不爽。此外,你来我往的红包,让喝喜酒异化成还人情债,原本的祝福功能在不断弱化,”
“我父母结婚时,给亲朋好友发点喜糖就是了,又简单又喜庆,一辈子也和和美美。”市民小秦觉得,送红包是送祝福,办婚礼本质是接受祝福,如果为了面子大操大办,还为收红包而不愉快,确实没必要。
份子钱调查结果
本报记者 郑婷影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