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的湿冷让北方人都“顶不顺”想回老家避寒
最近的低温天让不少市民颇为羡慕北方:“要是能集中供暖就好了!
“我是一只来自北方的狼,却在南方冻成了狗。我曾在40 度的高温下扬言:我宁可冻死也不愿热成狗,直到被冻成狗,我才明白太美的承诺因为太年轻!”前些天,BOSS 级寒潮来袭,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骤降,河源也下起了雪,这“湿冷”天让不少在河源的北方人顶不顺。
北方人到南方过冬,基本靠抖!记者采访了3 名北方人,听听他们在这“冷得疯狂”的河源是怎么抖的。
她回内蒙古避寒了
记者联系刘燕时,她刚回到老家内蒙古霍林郭勒,视频聊天中,她穿着一件衬衫,喝着奶茶,悠哉悠哉。“我回老家避寒了。”她说,当下霍林郭勒室外是负22℃,可室内是 20℃,穿着单衣还有点热呢。
刘燕是河源市博爱学校的特教老师,来河源两年了,超级寒潮来袭时,她正好在河源,“上课的时候,手是僵冷的,根本写不了字。除了吃饭,不敢出门,晚上盖了两床被子,脚一直都是冷的。”刘燕说,当时她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早点放假,早点回家。
说起南方的冷,刘燕还心有余悸,因为她被冻出了冻疮,她告诉同学,这是南方冬季特产。“冷的时候,硬硬的,痛痛的;热的时候,软软的,痒痒的。每到睡前热水泡脚的时候,千万别碰它,不然我会想骂人!” 刘燕调侃说,要不是南方美食多,她都不想再回来了。
靠喝酒吃辣过冬
“这几天在河源,冷吗?”面对记者的开门见山,西安汉子张先生的回答干脆利落——冷!
“想念在老家的日子啊,冬天的时候,万物冬眠,一家在屋里烤火聊天,早睡晚起,可舒服了。”张先生说起老家的冬天甚是怀念。而在河源,最让他受不了的是,冬天还会下滂沱大雨,外出的时候到处湿漉漉,如果不小心淋到雨,那冷就直接冷进骨髓了。
“在外吃饭,刚出锅的菜到桌子上秒冷,在外面冻得发抖,回到家,还是抖。”张先生来南方多年,早就领教了南方的冬天,他也练就了一身抗寒本领,总结出一套南方过冬的秘籍——打边炉、多喝酒、多吃辣、开暖气。这几天,他就是这么过的。
尽管张先生已经习惯了南方的冬季,不过,对于“北方过冬靠暖气,南方过冬靠一身正气”这一句话,张先生笑言,“深有体会!”
南方才用热水袋
“我还蛮想念家乡大雪纷飞的场景。”蔺女士来自河北,是市区一家培训机构的教师,来河源发展已经有8 年时间。她告诉记者,在家乡过冬时,因为家里有热炕和火炉,所以即使室外温度是零下20℃,但只要一踏入室内,就能立即感受到被温暖拥抱的感觉。一家人坐在热乎乎的炕上嗑着瓜子喝着热茶,一起谈天说地,屋子的一隅还有火炉跳耀着红艳艳的火光,窗外雪花纷飞,室内温暖如春,其乐融融,这些在蔺女士脑海中都是无比美好的情景。
由于工作关系,蔺女士如今两年才回家乡一次,所以她记忆中更多的是没有白茫茫大雪,也没有供暖系统的南方冬天。记者了解到,蔺女士是2008 年开始在河源发展的,恰逢历史罕见的南方霜冻灾害,而南方冬季的寒冷程度超乎了她的想象。当时刚到南方的她在室内也要“全副武装”,羽绒服、厚袜子、加绒裤子一一套上,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外加热水袋等取暖产品。她笑着说:“要知道,我在老家可没用过热水袋。”
寒风夹着细雨,市区大同路,一名骑单车的市民艰难前行。记者 谭兴孚 摄
北方冷还是南方冷?
气象专家:南方是湿冷,人体感受更深刻
“南方冬季的冷和北方冬季的冷相比,性质不一样。”气象专家表示,南方的冷是湿冷,即严寒的天气,低温伴随阴雨,日照少,相对湿度大而日夜温差小。
所以,虽然南方冬天的气温比北方高,但是空气中的湿度含量却比北方多得多,而人体对气温的感知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湿度,且湿度对人体感受冷暖的影响较大,也就是说,南方的冷风湿度较高,风一吹就会有水分依附在人体的皮肤上,而蒸发将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所以南方的冷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可以让人的体表与周围的温度一样低,让人在南方过冬时会很容易感到寒冷。
北方人为什么顶不顺南方的冷?
为何北方人来到南方不禁冻了呢?市中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徐权胜告诉记者,南方人与北方人相比,哪一方人的身体更能抗寒,这与个人体质关系不大,生活习惯和过冬“硬件设施”为主要影响因素。
徐医生还表示,南米北面是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从中医角度看,食物分为 “四性”或“四气”,即寒、凉、温、热等不同的性质类别。南方人爱米饭,这是平性食物,是相对于寒凉和温热性质而言的一类食物,比较平和,具有开胃健脾的作用。北方人喜面食,作为面粉原材料的小麦是凉性食物,当其做成面条后则转为了偏热性的食物,吃后能使身体感到温暖。北方人到南方后,主食由面条过渡到了米饭,饮食习惯的变化,也对身体的抗寒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此外,南北方过冬的“硬件设施”也大不相同。北方地区有集中供暖,同时建筑的外墙保温隔热系统也比南方更好,更能抗寒。北方在这样的条件下,一般室内温度都会在18℃以上,而在南方,由于没有供暖系统,冬天室内的温度实际和室外的温度相差无几。所以综合起来,北方人一旦在南方过冬,会明显感觉到扛不住冻。
对于如何在南方的冬季更好地保暖这一问题,徐医生建议,除了借助取暖产品和增添衣物外,市民多进食一些像大蒜、板栗、羊肉等温性食物来达到食补效果,也可以适当增加山药、乌鸡、山楂等具有益气活血的食物摄入,但要少吃绿豆芽、冬瓜、西红柿等寒性食物,坚持用热水泡脚也是很好的保暖方法。
徐医生还建议,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可以让全身的经络、骨骼、肌肉动起来,让身体产生一定热量并增强个人体质。不过他强调,立足中医养生角度,冬天应是休养静养的季节,因此市民在冬季进行运动时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要超过自身的能力承受范围,免得让健身保暖适得其反。
网言网语:
1.上帝是公平的:温度高则湿,温度低则干,总之不会让你好受。
2.北方的干冷是物理攻击,多穿衣服就可轻松防御;南方的湿冷是魔法攻击,穿再多衣服都没用。
3.南方人说今天3 度好冷,山东人笑了:我们这零下3 度。北京人也笑了:我们这零下13 度。黑龙江人听到哈哈大笑:我们这零下23 度。南方人听完冷笑一声:“我说的是室内……室内……好不好!!!”
4. 曾经很童真,夏天希望能到北方去,冬天希望能到南方来,现在终于知道那时只是天真!炎热,是全国人民的;寒冷,也是全国人民的!
5.你在北方的暖气里四季如春,我在南方的棉被里冻成狗。
本报记者 郑婷影 邓宇珊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