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变迁让回家变得方便
每年春运,亿万人匆匆踏上漫漫回家路。回家的路,到底有多远?各位,准备好怎么回家了吗?是飞回去还是挤火车或赶汽车,还是自己开车回?春节回家交通工具的演变史,也是一部人类文明进步史。记者采访了将要回湖南过年的市民朱建国,听他讲述了过年回家交通工具的变迁。
朱建国的儿子正整理后备箱,准备2017年春节的回家之旅。
绿皮车载不动的乡愁
每当听儿子抱怨火车慢,人又多,非飞机不坐的时候,朱建国就拿自己年轻时的经历给儿子上课。已是不惑之年的朱建国是湖南娄底市双峰县人,在河源刚刚建市之际,他来到了河源,从此,他成为了春运大军中的一员。
在朱建国记忆中,那种逢站就停,冬天坐着冷,夏天乘着热的绿皮火车实在难以忘怀。可就是这么一辆让人无奈的车,却成为朱建国回家唯一的交通工具。
“那时候我与妻子带着几岁的儿子检了票就急急往站台冲,只为了上车的时候能排个靠前的位置。上车之后,还得使劲往里挤,直至找到自己的位置。”朱建国告诉记者,虽然找到了位置,但漫漫十几个小时,自己身高180 公分,屈在狭小的座位里实在难受。
朱建国说,他在车上除照看妻儿外,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不停地撸起袖子看时间,只恨时间过得太慢,也总算知道了什么叫做度日如年。尽管每次都说不回去了,可一到春节,朱建国一家还是照样乘坐绿皮车踏上回家路,支撑他的只有一条:“父母在倚门相望!”
大巴卧铺被窝很臭
在朱建国的回家途中,还曾搭乘过大巴车。那些大巴车都是双层卧铺,里面恶劣的环境给朱建国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棉被那么多乘客用过,里面混杂着汗味、臭袜子味。”朱建国回忆起这些还直摇头。
其中有一次搭货车的经历让朱建国记忆深刻,由于妻子与儿子都因各种情况不能回去,他只好选择孤身坐老乡的大货车回。大货车驾驶室也是混杂着各种味道,朱建国只能裹起衣服就往被窝里钻,臭是避免不了的,可是看着汽车在高速上疾速前进,离家近了,更近了,朱建国心里也慢慢开始沸腾。
私家车让回家之路不再漫长
上世纪90 年代初期至现在的 20 年间,随着城市交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私家车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与日俱增,汽车悄悄走进平常百姓家,再也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老百姓的生活也“安”上了车轮,驶入了快车道。2011年朱建国一家也买了小轿车,从此回老家的路变得方便起来了。“不塞车情况下,我回娄底只需要9个小时。”
2011 年至2016 年,朱建国都是自己开车回家,其中的方便与舒适是乘火车搭大巴所无法比拟的。“我们4 个人回去,坐车每人 300 多元,而现在自己开车回,路费加油费需要2000 元左右。”朱建国一算,开车回去的费用与坐车的费用相差无几。
“最主要的是,我回到家载父母去超市买东西,走亲访友也方便了许多。”朱建国说,家中父母,从年头盼到年尾,就盼着远方的游子能回家团圆,即使再难也要回去啊。
本报记者 谢思思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