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从“解馋”到“酒店预订” 年夜饭吃的是幸福的滋味

“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百姓每天吃的内容,足以表明这个国家物质丰富的程度。春节作为中国最隆重的节日,年夜饭更能突显出人们的生活水平。从过去的全家人过年一起打“牙祭”,直至如今亲朋好友预订饭店大团圆,年夜饭的变迁见证着国人生活状况的巨大变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年夜饭最大好处是“解馋”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好的一顿饭。“我小时候最盼的就是过年。只有过年才能饱饱地吃上一顿大米饭,还有饺子、猪肉。”1962 年出生的刘剑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夜饭的最大好处就是解馋。”当时在吃方面的消费占国人收入大部分。为有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人们必须为鸡鸭鱼肉而奔走。那时,物资供应比较匮乏,大多数副食品是凭票供应的。因为供应有限,一定要手快才能买到好质量的东西。所以,在刘剑兰印象中,临近春节,父母都让几个孩子起早贪黑排队去买。平时家庭主妇节俭得很,不肯多用一滴油,过年时,似乎一下子大方起来,年夜饭有白切鸡、煲猪肉、芹菜炒鱿鱼,还有香喷喷的大米饭,这都是平时难得一见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鸡鸭鱼肉唱主角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鸡鸭鱼肉年夜饭上唱主角。当时,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凭票供应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市场经济的引入,集贸市场的恢复,使年夜饭菜肴的种类由贫乏走向丰富。“我们这些80 后出生的人就感受不到父辈饿肚子的滋味了,经济变好,物质丰富,人们的胃口也随之大开。鸡鸭鱼肉成了年夜饭的主角。” 刘剑兰儿子朱子聪笑道。但在朱子聪印象中,虽然没有父辈特有的饥饿感,由于小时候家里穷,年三十晚到正月也就只有几只鸡可吃,客家特有的煲猪蹄也很快被他和妹妹大快朵颐地吃了许多。正因如此,朱子聪与妹妹也特别盼望春节的到来,春节菜肴丰富,也能痛快吃个够。

现在

在酒店吃既方便又美味

年夜饭重要,可是做一桌丰盛又可口的年夜饭并不简单,不仅需要时间和精力,还需要一定的厨艺。然而,由于现代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有些家庭根本没有空闲时间精心挑选食材,自己动手做年夜饭。在这种情况下,饭店酒楼推出年夜饭的服务显然满足了不少市民的需求,不仅丰俭由人套餐多样,而且还有半成品年夜饭套餐,特别人性化。身为80 后的朱子聪也在近两年对这种模式的年夜饭跃跃欲试,“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新鲜蔬菜无论冬夏都能买到,而且去饭店吃,生猛海鲜、南方菜、北方菜应有尽有,既可以美餐一顿,而且可以省下洗碗刷盘的麻烦,何乐而不为呢?”在刘剑兰、朱子聪一家人看来,年夜饭昔日是重吃,今日是重情。当丰盛的饭菜摆满一桌,家人团聚,共吃团圆饭的时候,每个人心中那种充实的幸福感真是难以言喻。平日很多家庭成员为生活各奔东西,难得团圆,一起吃顿年夜饭,酒肴相对,倾诉感情、生活感悟,年夜饭吃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份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本报记者 谢思思



相关热词搜索:年夜饭 滋味


上一篇:市公安局春节前发放“福利” 奖励举报犯罪的群众
下一篇:华达万福基金会慰问困难户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