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微信群风行,信息五花八门 班级群需要“正确打开方式”
随着微信越来越广泛地使用, “家长微信群”逐渐成了每个班级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近两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家长微信群已成为许多老师通报学生在校情况、发布通知的重要渠道;家长有疑问,也会通过家长微信群上与老师沟通。而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表示,虽然老师和学生家长交流便利了,另一方面,微信红包、广告、晒娃等杂乱信息,也让一些老师和家长苦恼不已。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班级群的 “正确打开方式”呢?如何让家长微信群存利去弊不再鱼龙混杂呢?请随记者一起走近学生家长和老师,听听他们的声音。
班级微信群风行
“我小孩从上幼儿园开始,老师就建立了微信群”、“每换一次班级,班主任都会建一个微信群”、“我孩子的班级微信群建立快3 年了,没换过”…… 记者采访我市多位家长,所有人均表示,自家孩子的班级都建有微信群。
市民林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小雨在雅居乐中学上初二。自进入该校开始,女儿的班主任就建立了班级微信群,里面有全班学生家长,还有班级各科的授课老师。在群里,老师会发一些学校的通知、学生考试和作业完成情况。班级教师调整后,微信群会随着移交给新任老师管理。儿子在河源中学实验学校就读的叶女士也表示,孩子班级微信群是她和老师沟通的重要渠道,“因为老师要授课,一般情况下给老师打电话不太方便,发个微信更加方便”,所以儿子从小学至今,她都很积极、乐意地加入孩子的班级微信群。
记者采访得知,目前,在我市市区绝大多数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都建有班级微信群。“我前后换了几个学校,到每个学校教书首先就是建立微信群。”目前在我市中山大道一幼儿园教书的杨老师告诉记者,这几年来,她先后换了3 份工作,都是在不同的幼儿园做幼师,为了方便和家长交流,她都要先建立一个孩子家长微信群。“以前学校是用‘校讯通’发通知,现在基本上都会用班级微信群。”雅居乐中学的吴老师也说道。
群内信息鱼龙混杂
班级微信群给老师和学生家长提供了很好的沟通平台,但是与此同时,家长群里也出现了不少不和谐因素。
“一个学期里,我们已经发了两次大红包,加起来至少有6000 元左右了。”学生家长黄女士说,她的孩子在市区某校读初三,开学没多久,就有几个家长提议以“孩子要升高中了,担心营养跟不上,让老师买营养品给孩子”的名义,给老师发红包。第一次,多数家长发的红包从50、 60 到100 余元不等。两个多月后,部分家长再次提出以同样的名义,每人给老师发了100 元。黄女士说,孩子学校离家不远,她更愿意每周给孩子送几次好吃的,但是有人发了她又不好意思不发,她相信很多人都是像她一样是“被动发红包”的。
和黄女士的经历不一样,家住德欣豪庭、儿子在读小学的家长赖女士介绍,班级微信群的存在,让她感到和老师的距离更近、方便沟通外,也让她很苦恼。“我儿子成绩不怎么好,比较爱玩游戏,经常作业完不成,写字也比较潦草,已经成为班级群孩子的反面教材了……”赖女士说,老师经常会在班级群发布一些考试考得好的试卷,还有表扬一些参加比赛获奖的学生,但是也不时会把写字潦草、作业没完成的学生的情况发到群里,她的儿子就属于后者,这也让她每次去开家长会都“感觉很没面子”。
与此同时,记者采访了解到,因为担心错过学校重要通知,家长都会关注孩子班级群,但是,部分家长发广告、晒娃、对老师阿谀奉承、跟风点赞……也让他人苦恼不已。
立群规让微信群更纯粹
那么,对于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的因素,老师和家长都有什么建议呢?
“班级微信群不可或缺,但是家有家规,群也要有群规。”吴老师说,她的班级群没什么重要事情时都比较冷清,她除了在此发布学校通知和布置学生作业外,也时常发一些关于孩子教育问题,让家长加入讨论,都很受家长欢迎,每次讨论都很热烈。她认为,一个班级微信群,组建者的正确引导很重要,遇到发垃圾信息等的家长,群主要及时制止。
“明确群规,这个很重要。”学生家长赖女士也认为,一个班级微信群,不能沦为发广告、发红包、发垃圾短信的阵地,也不应该变成点名批评的“曝光台”。学生家长叶女士也建议,建群时群主可申明班群守则,对于不自觉的人及时处罚,处罚的方式可以是发红包、几次以上违反规则者踢出微信群。老师和家长要良性沟通,注意说话方式,形成良好的群聊氛围,让微信群更纯粹。
本报记者 刘影丽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