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 记粮食“守护神”江惠华的无悔人生
核心提示:
在很多人看来,他的工作单调枯燥,没有意思;在他看来,自己的工作事关重大,关系到每个人的饥饱问题。今年55 岁的河源市粮食储备有限责任公司仓储部主任江惠华参加工作36 年以来,把守护好粮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被人称为粮食“ 守护神”。近日,记者来到市粮食储备有限责任公司,从点点滴滴中感受着粮食人江惠华的无悔坚守。
江惠华(左)在仓库检查粮食保管情况。
闻闻咬咬就知粮食的新鲜度
与其他人一样,当年青春年少,懂得人生要有追求要有目标的时候,父母常常叮嘱:“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掉进米缸里,吃上商品粮,你就幸福了!”由此,他也明白了人生的目标就是奔向粮仓,结果还真的有缘,1981年从原惠阳地区粮食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就分到了原河源县康禾粮所,吃上了有麻袋味道的商品粮,心里自是感觉特别自豪。
他一边说着,一边打开8 号粮仓厚重的大门。一打开门,记者只觉浓浓的夹杂着一些甜味的小麦香扑鼻而来。仓管记录卡上显示,这个标准粮食长42米,宽21米,储存小麦3342.24吨,产地江苏省江宁区,入库时间为2016 年10 月。江惠华说,在以前粮所保管粮食时,要从“一闻二咬三看”做起,与粮食打交道的36 年经历让他练就了这样一套本领,闻闻就知道稻谷的新鲜度,今年的还是去年的一闻便知,咬咬就知道稻谷的干湿度,看看谷粒成色就知道它的饱和度、干净度等等。“如今想想,这闻、咬、看,就像是和粮食谈一场恋爱!不过,这36 年过去,依然还是如胶似漆,还是在‘蜜月期’!”江惠华如是说。他从1981 年踏上粮食保管员的岗位,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
“粮山”上测“粮温”
有道是,“仓廪实,天下安”。记者跟随江惠华踏上由粮袋堆积的台阶,登上4 米多高的“粮山”,可以看到那一袋袋粒粒饱满的小麦,心里踏实而满足。
“粮山”上,隔段距离就有个管子,伸进粮堆里,里面插着长短不一的铁棍。江惠华随机取出一根来,铁棍尾部是个温度计。“这个测温计,作用不可小觑!” 他说,这均匀分布的100多个测温点,测温数据被传输到粮情测温微机系统里,实时显现。以前,他在康禾粮所当仓管员,看粮食是否发生霉坏,主要通过定期对粮食测温进行监测,而粮食测温的技术手段也几经变更。监测粮食霉坏最开始靠的是铁杆状探温针,把如同一根竹竿的探温针插入谷堆的各个地方,探测其温度,每周探温一次。一般而言,谷物温度超过35 度初步定为稻谷发热,然后通过专门的筛子进行筛虫,结合肉眼判断分析是虫害发热还是水分发热,再根据情况进行处理。到后来,粮食入库时在粮堆埋下探温线,线的另一头是测温表,仓管员只需定期查看测温表就可知道谷堆中间的温度。
“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
国库有粮,百姓无忧。粮食的安全,直接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没有安全的粮食储备,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天灾、战争就可能把一个国家搞垮。
“粮库保管工作就是要保障粮食安全,不能坏了,不能少了,还要‘保鲜’。” 江惠华告诉记者,粮仓里粮食保管最重要的是防虫和防止霉坏,因为这两种情况一旦发生而未及时制止,会带来粮食霉变的后果。在河源地区,一般开春时空气潮湿,粮食需进行密闭保存,冬天则要开窗进行通风。防虫是保管粮食的另一个难题。首先要做好预防措施,除此之外,仓管员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用专门的扦样器,探入谷堆中间,取出粮食,再用专门的标准筛对粮食进行筛虫,然后评定出属于无虫粮、基本无虫粮等4 级别,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处理措施。
寡言是一种生活状态
不过,在工作的大多数时候,江惠华是寂寞的,寡言更是成为一种工作状态。36 年来,为守护好粮仓,确保储粮安全,让市民吃上放心粮食,他从不言歇。对于自己当仓管员的平凡一生,他毫无怨言,谈到现在的生活,他反复使用幸福,满意,非常满意这些词语。
确实,国家有粮,民众乃安。在粮食储备库仓管员的仓库外墙上,一条 20 多年前就写在上面的标语至今依然非常醒目:“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这是像江惠华一样的粮食储备库守粮人的口号、誓言、志气和职责。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仓管员的平凡位置上,担着关乎国家安危,情系人民生计的重担。江惠华像卫士、像哨兵一样守护国粮,默默地屹立着,奉献着,淡泊名利,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为了粮食安全,他坚守寂寞,36 年如一日。他今年已有55岁,再过几年就可以退休,他希望年轻一代能够听听“老粮食人”的故事,了解粮仓的一段历史,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而珍惜粮食。
本报记者 张涛 文/图
上一篇:源西一在建楼发生倾斜 没有人员伤亡
下一篇:我市逾2.5 万名考生奔赴高考考场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