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河源人有一种年味美食

酿豆腐是客家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肴,无论是宴请宾客,还是家人团聚,它都是客家菜的首选。今天要讲的却是酿豆腐的衍生菜肴,同样美味但比豆腐更易于保存的酿豆腐果,也就是酿油豆腐。

家家过年必备的菜色

大年三十下午,不到18时,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杨永昌家的年夜饭就开桌了,桌上菜色与往年差别不大,糖焖肉、白切鸡、清蒸鱼……当然,也少不了我们今天的主角——白萝卜炖酿豆腐果。外皮金黄、内馅饱满的酿豆腐果铺在炖得软烂的白萝卜上面,色泽清新诱人。吃一口,豆腐果韧,肉馅滑,萝卜软,汤汁浓郁,令人恨不得将舌头也吞下去。

杨永昌今年已经60多岁了,他说,孩子们都长大了,今年的年夜饭就让家中晚辈们张罗。“我家在前几天就在村里买了三斤豆腐片,酿了一大盆,够吃好多天了。酿豆腐果是年年都要做的,这东西好起落,放着随时能夹起来热了招呼客人,不会夹烂。”杨永昌这样说。

杨永昌所说的豆腐片与豆腐果相似,只是外形上有所不同,豆腐果方正、鼓起,豆腐片偏长、扁平,因扁平的豆腐片所占体积更小,近年来倒是比豆腐果更受欢迎了。

客家人过年过节,总是要酿豆腐、酿豆腐果、酿客家三宝(苦瓜、茄子、青椒)。在河源,因年前就要做好部分菜品供春节期间食用,酿豆腐反而没有豆腐果多。

做豆腐的人

从前,一到过年,家家户户都将下半年地里收获的黄豆拿出来磨豆腐,磨好的豆腐拿回家切成小方块,再用花生油炸至外皮金黄、内里中空,这就是豆腐果。而如今,已经很少有人会自家到村里石磨处磨豆腐了,基本是到集市上购买,一部分人也会向村里做豆腐的人订购。

在下坝村,做豆腐的人不多,仅有几人,而这几人目前年龄都比较大了。例如杨永昌家的豆腐,就是从下坝村中村的杨阿举家买的,杨阿举今年也将近70岁了。

十几年前,与记者同居住在四角楼的“同屋人”阿兰娘(客家方言,意为婶娘。PS:记者在村里辈分较高)也曾是做豆腐的好手。那时,还在上小学的记者每天中午放学后就去帮阿兰娘推磨。阿兰娘的石磨就摆放在公共的厅堂里,直径约有1米,她做的是卤水豆腐,在当时很受村民们喜爱。可惜的是,后来她摔伤了腿,就不再做豆腐了。

年三十晚,记者在村里闲逛,顺便去阿兰娘家里看望了她。阿兰娘今年已经有90岁了,拄着拐杖,但精神很不错,门牙还有五六颗。她与记者聊起磨豆腐的往事,历历在目。年初一早上,记者再回到老房子里去看那个石磨,磨盘还在原地,纹路深刻清晰,却已铺满灰尘,上面原先挂着的横木也堆放在了墙边。



相关热词搜索:河源 年味 美食


上一篇:年晚零时0分,市妇幼保健院迎来河源首位“狗”宝宝
下一篇:“家”的定义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