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能帮到他们,我感觉很幸福

能帮到他们,我感觉很幸福

残疾人工作者袁宇静坚持听残疾人所需,为残疾人奉献

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的 身体存在着缺陷,给自己和家 庭带来了痛楚,这个群体被称 之为残疾人;也有一些人,总 是做残疾人的“贴心人”,无论 残疾人有什么难事都会尽心 尽力地去帮助他们,并且将这 份热心衍生到工作之外的志 愿服务中。袁宇静就是其中 一位“贴心人”,从事残疾人工 作近20 年的她坚持为残疾 人、弱势群体谋福利、解难题, 将他们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 福来奋斗。

做残疾人的“贴心人”

看着如今的办公室,在源 城区残联康复股工作了将近20 个年头的袁宇静有些感慨,“自 从我来残联上班后,我的手机 就成了源城区残疾人家庭的热 线电话,不分节假日,也不管白 天黑夜,哪里有求助,哪里就有 我的身影”。


袁宇静经常利用周末、节假日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慈善活动。

1998 年,袁宇静被调到区 残联工作,在信访接待中,她看 到一个孩子由家长背着来求 助,口水鼻涕一直往下流,站 也站不起,坐也坐不稳。看着 那个残疾的孩子,她流下了眼 泪,也就在那时,她暗下决心: 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残疾 人群体。自此之后,袁宇静坚 持早出晚归,逐家逐户上门调 查登记,掌握各个社区每一位 残疾人状况。在走访调查中, 她发现遭受命运重击的残疾 人虽然不幸,但他们的家人更 不幸。

为了帮助这些残疾人,每 到一处,袁宇静都会登记下他 们的需求,并在工作和志愿服 务中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 助。如今,不少受助的残疾人 都记住了这位静姐,将她当知 心朋友一样对待。

为残疾人奋斗是幸福的

2002 年,河源市取消残疾 人士三轮摩托车载客营运权。 为鼓励残疾人走出生活的困 境,走出身残的阴影,重新创业 致富,袁宇静带领同事们主动 上门去找他们,进行实地考察, 为他们争取在家搞养殖、种果、 开理发店等资金扶助,努力让 他们走出一条致富之路。

当时,家住新江办事处卫 星市场附近的周伟国,左手残 疾,一家3 口人,妻子失业在 家。周伟国主要靠三轮摩托车 营运维持一家生活,取消三轮 摩托车营运后一家人陷入了困 境。随后,袁宇静多次为周伟 国出谋划策,最后与市场物业 部门联系帮其降低租金,承租 了卫星市场内的一个门店开早 餐店,并资助其1000 元添置桌 凳。就这样,周伟国开起了早 餐店,每月收入比用三轮摩托 车营运多了1000 元左右,生活 水平提高了不少。

这只是袁宇静帮助残疾人 中的一件小事。在工作中,她 接触最多的是精神病患者、白 内障患者、脑瘫患儿、孤独症 儿童等人群,除了需要比其他 老师付出百倍的耐心和爱心 外,她还常常主动联系爱心团 体组织及社会力量,让更多人 去关注这些残疾人的生活,为 他们争取到社会的关爱与福 利。袁宇静认为,只有把残疾 人当作家人,把他们的幸福当 自己的幸福来争取、来奋斗, 这样他们幸福了,自己也就幸 福了。

走上街头,将这份“幸福”延伸

没有鲜花和掌声,每天面对的是 烦杂的工作事务和残疾人,但袁宇静 却收获着为残疾人服务的喜悦与幸 福,而她先后也获评“河源好人”“河源 道德模范”“源城好人”等称号。

为了让这份爱与幸福延伸到社 会,2015 年11 月,袁宇静加入河源市 好人互助联合会,成为了一名义工志 愿者,利用周末、节假日休息时间,积 极组织和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慈善活 动,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收获属于自 己的这份特殊幸福。

本报记者 吴奕镇

 



相关热词搜索:感觉


上一篇:用忠诚守护绿水青山
下一篇:在河源,“雷锋”从未缺席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