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灌溉水渠成摆设,修好却未通水
新修灌溉水渠成摆设,修好却未通水
400余亩水田“饥渴难耐”
每年4月中旬前后,正是田里稻苗生长的时节。但眼下,江东新区古竹镇上洞村桥头小组的村民们却非常犹豫与担心,今年这些刚刚插种下去的水稻还能不能活下来。这是为什么?原来当地约500 亩的水田需要依靠灌溉水渠种植,但几年 前新修的灌溉水渠却通不了水,导致有400 多亩农田干旱,几乎成了荒地。当地农 田水利投资建造的灌溉工程,为何却不能“解渴”?
水渠修到地头,农田仍旧“喊渴”
近日,接到群众反映后,记者来到 了江东新区古竹镇上洞村桥头小组采 访。在田埂中间,村民李建忠正对着 还没插到地里的秧苗而发愁,他告诉 记者,趁着上周下大雨,他们冒雨开着 拖拉机才把部分秧苗种下地里。由于 没水灌溉,目前他还有将近5 亩的秧苗 就要烂在地里。
李建忠说,上洞村农田灌溉缺水 的情况由来已久,不少种植户耕种 都是靠天“吃饭”。采访中,村民告 诉记者,早在2012 年,上洞村就开始 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工程包括新修 水渠和铺设引水管道,农田供水设 计是由当地的石来坑引水到另外一 头的山塘水库,再从水库放水到水 渠中供农田灌溉。不过,沟渠是修 好了,水管也铺设了,但是却一直未 能通水。
村民还向记者透露,早在2015 年 该工程曾打开放水,但灌溉水还没输 送到山塘水库时,中间的水管就已经 出现了爆裂。采访中,记者留意到,直 径约25 厘米的引水管一部分被埋在 地里,一部分已经裸露出来;修好的 水渠也大部分被杂草所覆盖,其间的 部分硬底化早已长满青苔。由于无 法通水,一些村民也就放弃耕种,部 分水田现在都长出了杂草,无法耕种 几近荒废。
村民期盼“救命水”到来
对于这一情况,村民们意见纷纷, 同时质疑水利工程存在质量问题,但 他们多次向相关部门投诉,均未得到 妥善处理。几年来,农田遭遇干旱的 问题在当地反响强烈。李建忠告诉记 者,“4 年前禾苗是插进去了,快到收成 的时候却遇到干旱,一点水都没有,禾 苗最后都死了,保险公司赔了400 块钱 一亩地”。
桥头小组组长李可南表示,整个 村小组有450 亩左右的农田,加上40 亩左右是其他村小组的农地共500 亩 左右,按照今年这个情况计算,能插 秧的农田也就五六十亩。“实在是水 放不过来,配套工程什么的都没有 做”,李可南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快 解决问题,否则今年村民们又遭颗粒 无收局面。
工程有纠纷致未验收,将尽快复工
那么,为何水利工程的建设迟迟 未能发挥作用呢?对此,古竹镇水务 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该水利工程属于紫金县2012 年的重 点项目,由紫金县水利部门负责招 标和建设。不过,工程在建设过程 中曾涉及到与村民之间的纠纷,以 及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至今仍未 通过验收。
古竹镇水务所负责人邹育科称: “这个工程是2012 年的,工程队施工 时也可能有一些问题,质量方面没有 做到位,现在我们也敦促了他们,上 个礼拜我们还到县里去衔接,估计再 过一个礼拜左右就要通水。”目前, 相关部门已经着手复工计划,并有望 在近期进场复工。4 月26 日,记者通 过电话向古竹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再 度了解到,由于村民对项目涉及的 部分用地征收款价格存在异议,施 工队进场复工过程中一度受阻。该 负责人也表示,将积极协调解决存 在的问题。
本报记者 吴奕镇
上一篇:亲,出游请带上“文明”同行
下一篇:一起散步一起去旅行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