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味虽好吃入口需谨慎 食物中毒可不是闹着玩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野菜野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夏季的到来,蘑菇野菜也进入了采摘的季节。但是,很多毒蘑菇与可食蘑菇外表很像,普通市民很难鉴别。近年来,市民误食有毒植物而引起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的可致人死亡。日前,记者走访市人民医院了解到,从今年初到本月23日,该院收治疑似食物中毒的病人有27例,而单在本月,这类病例就占了11例。
我市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在本月18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了因食用香芋梗中毒的郭先生,据了解,家住紫金县的郭先生在17日曾吃过一盘“芋头梗”,据他描述,当时吃“芋头梗”,他只是觉得舌头有点刺痛,并没有什么不对劲,直到后来自己出现呼吸困难、四肢麻木无力、胸闷、心悸等症状后,才反应过来可能是吃坏了什么东西。所幸,经过医院的治疗,郭先生平安出院了。
6月23日,紫金县一家3口食用了野外采摘的野生蘑菇,3人相继出现了头晕、恶心、腹泻等中毒症状,在紫金县人民医院治疗了两天后,转院到了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经过相关检查后,医生发现3名患者肝功能已经严重损害,血肌酐、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指标均显著升高,医院诊断为重度毒蕈中毒。经医护人员长达10多天的积极治疗,目前,这一家3口已康复出院。
5月中旬,市人民医院也收治了因为食用毒蘑菇中毒的一家人,据冯阿姨回忆,一家人所食用的蘑菇是自己在老家四川采摘的,晾晒成蘑菇干后带回河源食用,不曾想吃了之后全家人都进了医院。
及时就医才是正确处理方式
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徐福兴告诉记者,毒蕈中毒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因此,对于毒蕈中毒患者,救治的关键是及时发现,尽早就医。市民如果出现食物中毒现象,可以适当采取用手指刺激咽喉部,进行催吐,并尽最大可能及时送往医院就医。但值得注意的是,市民切勿盲目通过一些土办法进行治疗,如饮用盐水,或是姜汁等方式催吐,因为大量饮用可能会加快肠胃蠕动,加速有毒食物进入肠道,不仅不能起到救护效果,还会为医院开展施救加大难度,增加患者的生命风险。
此外,生活中有时因为食物清洗不干净、食物的错误搭配,或是食用剩菜、过期变质等食物,都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徐福兴提醒市民,剩菜中几乎都有剧毒物质亚硝酸盐的身影,尤其是变质的绿色蔬菜、腌制肉制品及泡菜含量较高,食用极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因此,市民也应尽量少食用这些食品。
本报记者 彭茂洋 见习记者 吴文婷
上一篇:现场110
下一篇:市疾控中心回应“黑心”疫苗风波 没有采购问题批次疫苗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