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发病形势严峻 全国儿童青少年一半以上近视
本报讯 据新华网消息,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发病形势严峻。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同时,低年龄段近视问题突出。
监测结果显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近视率随着年级的升高快速增长,小学阶段从一年级的15.7%增长到六年级的59.0%,初中阶段从初一年级的64.9%增长到初三年级的77.0%,小学和初中阶段是我国近视防控的重点年龄阶段。高度近视问题不容忽视。高三年级学生高度近视(近视度数高于600度)占比高达21.9%,高度近视是致盲性眼病之一,容易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应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
监测发现,我国学生近视相关危害因素广泛存在,67%的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两小时,29%的学生不足1小时,73%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达标,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等不良用眼行为普遍存在。以上这些因素对近视高发起到了主要作用,是导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不下的重要影响因素。
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开展的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共覆盖全国1033所幼儿园和3810所中小学校,总筛查人数111.74万,包括幼儿园儿童(6岁)6.92万,各年级段中小学生104.82万。
国家卫健委:
学龄前儿童别使用电子产品
本报讯 据新华网消息,国家卫健委日前公布相关调查结果称,目前我国低年龄段近视问题比较突出。同时提示,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是近视高发的主因之一,6岁以下儿童要尽量避免使用手机和电脑,家长在孩子面前应尽量少使用电子产品。
国家卫健委此前发布的《2019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提示,0到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应当尤其重视孩子早期视力的保护与健康。
核心信息指出,长时间或近距离盯着手机、电脑和电视等电子屏幕,是近视的原因之一。
入学后,学校使用电子产品的教学时长原则上不应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课余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至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此外,儿童青少年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并应留出充足的白天户外活动时间。教师和家长应引导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天让孩子进行两小时以上的白天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应少于3小时。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被省人大作为全省高质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点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职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议点燃一片人间烟火气》获评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