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健康 > 阅读新闻

急诊科研齐头并进共筑生命安全防线——访市中医院急诊科学科带头人杨贞文

提起急诊科医生,大家脑海中最先浮现的画面是什么?是穿梭在病房忙碌的身影?还是在病床前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的情景?近日,记者来到了市中医院急诊科,探访市中医院新引进的急诊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杨贞文,走进急诊科医生的工作日常。

急诊经验丰富

专业素质过硬

当天上午,天空下着瓢泼大雨,急诊科内人来人往,医生护士都忙碌不已。在一位护士的带领下,记者在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见到了杨贞文医生。


市中医院急诊科学科带头人杨贞文。

杨贞文从2006年起从事急诊科工作,具有丰富的急诊抢救经验,参与抢救的手术有7000多台,擅长指挥大型抢救以及院前急救抢救和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治颇有造诣。“我的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确保大家能随时联系上我。”杨贞文说,常常在吃着饭时突然接到电话,立马赶回医院参与抢救,基本是24小时随时待命状态。

从医多年,杨贞文遇到过各式各样的病人,时刻在准备与死神“抢人”。前段时间,有一位患者因阴道流血伴进行性面色苍白、意识障碍10小时,由村医送到该院急诊科时,患者已神志不清,有心跳呼吸随时停止可能。

杨贞文指挥急诊科医师立即给予患者开通深静脉、液体复苏、快速交叉配血备血,并立即启动急诊绿色通道和多学科联合诊疗机制,联合妇科、重症医学科(ICU)、麻醉科、检验科及功能检查科将所有救治措施前移至急诊科。经过两个小时紧张有序的抢救,患者病情终于有所好转,遂转入ICU监护治疗。在ICU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患者顺利度过了可能出现的凝血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肾损伤关,在ICU监护治疗约16小时后转往妇科继续治疗,很快治愈出院。

每年都有不少群众因误食野生毒蘑菇导致中毒。前段时间,市中医院就收治了因误食野生蘑菇致中毒的一家5口人。当天上午,奶奶在广场散步时采摘了一小袋野生蘑菇回家吃。饭后半小时左右,一家5口人都出现了头晕、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拨打120后,他们被送到医院急救。市中医院急诊科接诊后,当即启动突发事件抢救预案,组织医务人员迅速给予洗胃、补液等对症治疗。

“患者一家人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呕吐、腹泻等,是典型的食物中毒症状。”杨贞文告诉记者,考虑到患者一家人可能因摄入毒素量不同,产生不同的靶器官损害,于是在他们情况稍微稳定后统一转入脾胃病科住院观察。市中医院院长王步云高度重视,立刻指示由医务科组织护理部、防保科、脾胃病科、儿科、妇科、风湿肾病科以及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进行联合会诊,经过4天的救治,5名患者转危为安,并康复出院。

科研不停歇

结出丰厚硕果

除做好临床工作外,杨贞文还抓紧利用空闲时间做科研。“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医务人员,科研水平必须得跟上,科研意味着创新,没有创新,医务水平就永远只是原地踏步。”从医近三十年来,杨贞文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平均每年要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至今为止,他承担了一项省级的科研课题,四项市级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极低位置(地平面)下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术”正在申报实用新型专利。

目前,杨贞文的科研攻关方向为急诊急救大平台(急危重症医学中心)信息化研发。据悉,急诊急救大平台由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等13个项目组成,利用大数据信息,通过APP把病人手机系统和医务人员急救团队手机系统连接,病人可利用这个APP随时发出呼救信息,急救团队通过指挥中心可立马定位病人信息并过去营救,同时还可利用这个APP向医生发出指令,立马准备手术。通过APP可以把急救时间控制在最短,有效挽救病人的生命。

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急诊医生,杨贞文认为必须具备四个条件:首先得热爱这个职业,急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你必须随时待命,可能无暇顾及家庭;其次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同时还要具备急危重症快速处理能力,节省的每一秒钟都是急危重症患者的希望;除专业素养外,急诊医生还需具备比较好的综合性素养,能随时安抚患者的情绪,方便下一步诊疗工作的开展。

杨贞文被引进市中医院仅几个月时间,在他的带领下,市中医院的急诊工作更加紧张有序,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抢救能力大踏步提升,急诊学术沙龙、急救能力集中培训、急救大演练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支年轻有朝气的急救铁军正在逐步成型。

本报记者 谢梦君

 






上一篇:河源泰康拜博口腔签约“种植”大咖 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口腔医疗服务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