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人文纪录片《南粤瑰宝》今日开播
本报讯 记者 刘曦 杨容 陈仕平 杨志奇 今日,大型人文纪录片《南粤瑰宝》第一季首发、河源广播电视台高清频道开播和河源首个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江礼贤工作室”、中国南派纪录片河源创作中心、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河源分会揭牌活动在河源广播电视台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玲出席活动并作讲话,要求扎实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切实担当起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新使命。
《南粤瑰宝》是由市委宣传部策划指导、联合河源广播电视台出品的一部大型人文纪录片。第一季《非遗传奇》共6集,对标文艺精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标准,历时1年创作完成。河源广播电视台高清频道也于今日正式开播,成为广东获国家广电总局批准高标清同播的四个地级及以上市之一。当天挂牌的“江礼贤工作室”,是我市首个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
张玲在讲话中指出,《南粤瑰宝》首发、高清频道开播和“江礼贤工作室”等的揭牌,是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履行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使命担当的创新实践和具体举措之一,也是河源广播电视台深化媒体融合发展的具体体现。她要求,要扎实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切实担当起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新使命。一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改革。全市各媒体要树牢“精品立台”“精品立报”意识,采用融合创新的方式,努力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佳作。二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构建全媒体立体传播格局。各媒体要进一步强化和发挥现代传播技术对于媒体深化融合改革的支撑作用。三要以人才培养为抓手,激发媒体融合发展新活力。要把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打造成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加速器和精品创作的梦工厂、集散地,加快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全媒化集团军。同时,全市各媒体要大力宣传推介《南粤瑰宝》,特别是要创新网络宣传方式,要通过衍生制作适合新媒体介质传播的产品,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推广。
广东广播电视台对外传播中心主任、国际频道总监雷锋学,广东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梁梅等出席活动并揭牌。市委宣传部、市直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各单位和各县区党委宣传部、县区文广新局、县区广播电视台相关负责人,以及河源文化界代表等共200多人参加活动。
新闻1+1
构建宣传文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本报讯 记者 刘曦 杨容 今日,“江礼贤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成为我市首个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意味着我市探索构建宣传文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正式破题。
据悉,“江礼贤工作室”由河源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副主任江礼贤领衔,主打精品纪录片创作。“江礼贤工作室”的成立,旨在打造选才育才的平台和聚才留才的环境,引导形成爱才用才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进一步增强“脑力眼力笔力脚力”,以优秀人才带队伍、促创新、出精品。江礼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后,该团队将以成立工作室为新的起点,珍惜荣誉、不负使命,充分发挥领军作用,通过工作室这个平台聚集人才创新机制,营造宽松的创作环境,致力创作更多记录历史、反映时代的精品佳作。
据悉,《南粤瑰宝》第一季《非遗传奇》把镜头聚焦河源非遗,立足于打造文艺精品,从策划、调研、拍摄到制作完成历时一年,集中展示了以忠信花灯、花朝戏、墩头蓝为代表的河源非遗之魅力,激发人民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进而增进文化认同和树立文化自信。《非遗传奇》以“布衣风雅”“匠心独运”“五味入心”“添丁喜礼”“戏有大千”“丰年起舞”6个主题,将静态的非遗和鲜活的日常连接在一起,讲述非遗故事和非凡匠心。纪录片以微观的视角,带有温度的观察,记录了15位传承人的精湛技艺和人生故事,着重展示他们“坚守、传承、创新”的生活状态。《南粤瑰宝》制作完成后受到业内人士高度评价,其中第一集《布衣风雅》在2018年11月举行的第五届深圳青年影像节中,荣获了最佳社会类纪录片作品奖。该纪录片将从1月31日至2月5日在河源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公共频道陆续播出,其中综合频道播出时间为每天21:20,公共频道播出时间为每天23:00。春节期间,该纪录片还将在广东卫视新闻频道播出。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