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第二届忠信花灯民俗文化节昨日开幕
昨日,由市委宣传部策划指导的河源第二届忠信花灯民俗文化节在全国文明村——连平县忠信镇司前村开幕,由司前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带来的“快闪”《歌唱祖国》引爆全场,带动了现场嘉宾、各地游客和周边村民一起激情合唱,歌唱伟大祖国、歌唱美好生活,用歌声迎接新中国70华诞;喜庆祥和的忠信花灯上灯仪式、系列民俗文化展演、千人共飨“灯酒宴”、火树银花的舞香火龙等忠信花灯民俗文化也大放异彩……活动首日,吸引了近万人次到现场参观体验,各类线上直播平台更是获得超60万人次参与和关注。
据介绍,本次活动将持续至本月22日,期间,还将举办首届忠信花灯工艺大赛、连平县首届文化创意大赛颁奖晚会及文创作品展等活动。
龙狮拜尊长和灯主。
新丁亮相
上灯
入族谱
本报记者 陈仕平 彭茂洋 吴文婷 杨容 杨志奇 摄
河源第二届忠信花灯民俗文化节昨日开幕
《歌唱祖国》“快闪”活动引爆全场,逾60万网友通过直播平台观看
本报讯 记者 陈仕平 彭茂洋 吴文婷 杨容 杨志奇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昨日,由市委宣传部策划指导的河源第二届忠信花灯民俗文化节在全国文明村——连平县忠信镇司前村开幕,由司前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带来的“快闪”《歌唱祖国》引爆全场,带动了现场嘉宾、各地游客和周边村民一起激情合唱,歌唱伟大祖国、歌唱美好生活,用歌声迎接新中国70华诞;喜庆祥和的忠信花灯上灯仪式、系列民俗文化展演、千人共飨“灯酒宴”、火树银花的舞香火龙等忠信花灯民俗文化也大放异彩……活动首日,吸引了近万人次到现场参观体验,各类线上直播平台更是获得逾60万人次参与和关注。
文艺节目精彩上演。
上灯环节。
花灯展示区人潮涌动
《歌唱祖国》“快闪”活动嗨爆全场。
本次活动是河源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行动,是河源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系列文化活动之一,是河源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河源社会发展和市民生活的生动实践,为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提效破局提供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支撑。
河源忠信花灯及吊灯习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都会举行隆重的上灯仪式,这一传统已延续了600多年。忠信花灯民俗文化蕴含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孝老爱亲”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开幕式上,《喜庆锣鼓迎花灯》《老屋家》《踩龙归来》《龙狮喜舞闹花灯》等以“忠信花灯”为主题的文艺节目精彩上演,赢得掌声、笑声、欢呼声一片。就在大家以为节目结束时,司前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们,从观众中走到舞台前,《歌唱祖国》的伴奏响起、歌声响起,现场氛围被瞬间点燃,志愿者与现场嘉宾、游客和当地群众齐声合唱,大家摇摆手中的国旗,歌唱祖国、歌唱美好生活。
歌声唱罢,鞭炮声、锣鼓声响起,司前村的祠堂内外人头攒动,本次活动又一亮点——吊灯仪式开始了。吊灯习俗一般有放灯绳、选灯、迎灯、上灯、暖灯、化灯六道环节,其中上灯是最隆重的环节。在舞龙狮的助兴下,司前村18名家中添丁的上灯村民先添灯油,再吟诵诗句……仪式上,村民还诵读了家训,传扬遵纪守法、和睦亲邻、修身齐家等传统文化道德精髓。
据介绍,本次活动将持续至本月22日,期间,还将举行首届忠信花灯工艺大赛、连平县首届文化创意大赛颁奖晚会及文创作品展等活动。河源注重对忠信花灯及吊灯风俗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对其文化内涵加以挖掘、补充、拓展、完善,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也对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通过文化创意、文艺表演、互动体验、全媒体传播等全新呈现方式,赋予现代表达形式,“圈粉”无数。通过对当天的上灯仪式、民俗文化展演、千人共飨“灯酒宴”、火树银花的舞香火龙等活动的直播,当天就吸引了逾60万人次参与、关注和互动。
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活动的最大亮点是依托司前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策划了《歌唱祖国》“快闪”活动,主题突出、形式生动、互动性强,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凝聚群众,用主流价值培育文明乡风、牢牢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助推基层文明创建和乡村振兴,为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提效破局注入新的精神力量。
市领导庞启彪、刘伟德等参加活动。
满城灯火荡春烟 春到人间耀司前
非遗“混搭”快闪,忠信花灯传统文化绽放新活力
昨日,走进连平县忠信镇司前村,来自深圳的梁燕女士禁不住惊呼起来:“太精彩,太漂亮,太丰富了,都不知道先去哪看了!”和梁燕女士一样,在河源第二届忠信花灯民俗文化节的开幕现场,潮水般涌进宗祠和展区的游客都有眼花缭乱之感。在他们面前,上灯仪式展示、传统非遗民俗表演、忠信花灯展、饮灯酒宴、舞香火龙……一系列的精彩活动正喜迎八方来客。这里,为你带来更多精彩花絮。
舞火龙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围观。
孩童诵读家训文化。
快闪:歌唱祖国!赞美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观众席中突然响起了清脆嘹亮的歌声,在场近万名观众深受鼓舞,齐声合唱。领唱的小女孩今年10岁,名字叫邱钰婷,是我市一名多才多艺的小学生。“我唱这首歌的时候,心情很激动、很澎湃。我祝愿祖国早日实现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也希望我们的农村变得越来越好!”
“很震撼,很激动!祝祖国更加强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当《歌唱祖国》的熟悉旋律响起,市民廖智益与其他观众一样,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和声高唱,赞美祖国!在“快闪”活动结束后,廖智益还久久不能平静,他说,如今乡村环境越来越美,人文素养越来越高,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这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博士、梅州市客家文史研究会副会长周云水已经是多次来到连平参加花灯节活动。他表示,每次来参加活动都有新的感受和惊喜,此次花灯民俗文化节把新时代精神文化内涵很好地与传统文化融合在了一起,尤其是现场所有人一起歌唱祖国的环节,振奋人心,不仅采用了新的传播方式弘扬主旋律,也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新举措。
摄影爱好者:收获满满
“今天拍到了很多好照片,花灯艺术气息特别浓厚,人物表情也都非常生动,参与这么富有特色的文化盛宴感觉真好。”摄影爱好者邹先生面对记者的采访,忍不住内心的喜悦,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在网络上看到本届忠信花灯民俗文化节活动的消息,于是便与15个摄影爱好者结伴同行,提前两天来到了连平。
邹先生说,除了河源的山水和花灯艺术节的火热气氛外,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随着我国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开展,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农村的礼仪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也在其中获得了时代赋予的鲜活生命力。“乡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忠信花灯就非常具有代表性,是客家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难得的一朵奇葩。在河源的乡村振兴中,能够继承和发扬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非常感动。”邹先生表示,回到深圳之后,他会将作品发布到网上,让更多人了解忠信花灯的魅力,感受客家文化的多元性,参与到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弘扬当中。
村民:好家风是幸福生活的润滑剂
上灯仪式完成后,吴氏家族17个新丁正式入了吴氏族谱。
吴佳林就是此次上灯的小宝宝之一,出生于2018年的儿童节当天。佳林这个名字寄托着父母对其深深的祝福和期望,母亲张利华希望小佳林能健康长大,成长为一个正直善良、于国有益的人。张利华是四川人,20多年前嫁到了司前村,在小佳林之前还育有一女,长女吴祉莹如今已经上大学了。张利华认为,自己多年来夫妻和睦、家庭团结、生活幸福,离不开司前村世代相传的“吴氏家训”的长期浸润。在家训文化的熏陶下,该村民风淳、家风正,邻里团结和睦,张利华对此深有感触,认为好家风是幸福生活的润滑剂。
优秀文化精神遗产代代传承
“强叔,麻烦你把我仔的名字添上。”在宗祠的一侧,随着灯主们祭祖添了灯油升灯后,他们把孩子的名字递给正在登记上族谱名字的吴光强抄写。
56岁的吴光强看了手机上的名字,拿起毛笔仔细地在红纸上书写上新丁的名字。作为村里的老人,吴光强告诉记者,习俗能凝聚村民力量,如今,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乡村也越来越美丽,所以,我们更要从传统文化汲取力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把优秀的文化精神遗产一代代传承下去,为家族的兴旺发达尽责,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尽力。
薪火相传育新人
在舞狮的队伍中,一群由小朋友组成的表演队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拍手叫好。
“这对于我来说不是玩,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虽然天气有些寒冷,但是11岁的舞狮表演者吴立已经舞得满头大汗,他告诉记者,他学习舞狮、锣鼓等表演已经三个月了,每天晚上都坚持花两个小时学习技艺,学习这些传统的文化让他觉得很快乐。
这帮“小传承人”的授业师傅就是司前村向东瑞狮队的领队吴伟初,同时他也是小吴立的祖父。吴伟初今年已经70岁高龄了,长期的舞狮练功使其身体强健、精神矍铄。吴伟初介绍,自己13岁开始跟村里的老师傅学习,直到28岁才学成出师,此次教导村里小孩们敲锣打鼓仅三个月,时间太紧了,接下来还要继续教他们拳棍刀枪等技艺。吴师傅说这话的时候,旁边的“小传承人”纷纷兴致勃勃地表示说想学。据悉,对于学习传统技艺,村民热情极高,一经召唤,响应者众。“村民们都很支持,很认可。他们每天都把自己的孩子送过来上课,上完课又来接,坚持了三个月。今年我们村想继续把舞狮队队伍扩大化,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吴伟初说。
本报记者 陈仕平 杨容 吴文婷 彭茂洋 杨志奇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