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他们永远奔波在路上 记者跟随交警体验一天工作

他是交警队伍中普通的一员,每天奔波于各式各样的交通事故现场,以真情切意化解着事故双方的矛盾,秉公执法保障着事故双方的权力,一丝不苟维护着我市交通的正常秩序,他就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江北大队事故中队民警黄文基。前日,本报记者跟随黄文基,零距离体验一名交通民警忙碌的一天,记录他在事故现场的点点滴滴。


黄文基对沿江路交通事故车主进行酒精测试。

一天要处理近30起交通事故

前日8时30分许,记者来到江北大队事故中队,见到了黄文基。他在与上通宵班的同事做交接工作。领枪、检查执法记录仪、检查对讲机、检查酒精测试仪、检查出警的工具箱,交接完成后,正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黄文基告诉记者,江北大队事故中队的辖区范围北到东源县、东以东江为界、南以新丰江为界,几乎涵盖了整个河源新市区,而这一范围也是市区人口最密集的区域。“每天事故最忙的时候就是上下班高峰以及午夜前后,很多时候我们连吃饭都没时间。”黄文基告诉记者,在这两个时段发生的交通事故也是有区别的,由于上下班高峰车流较多,有些车主在变道、转弯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普通剐蹭事故较多;而到了夜间则是车流较少,车主容易大意,较快的车速加上晚上视线不好进而导致事故的现象屡见不鲜,通常情况下这类事故往往比白天严重些。“像一天值班24小时的话,基本上都要处理近30起交通事故。”黄文基说,处理普通的剐蹭事故只需一二十分钟,一旦出现人员伤亡,几个小时都不一定能够处理完,因此值班是几乎没得休息,顶多也只能在凌晨3时之后,与其他两名同事轮流眯上一小会儿。

用真心与耐心做好群众工作

记者从早上9时开始,一直跟到次日0时30分许,共接到交通事故警情20多起,其中多起是轻微的剐蹭事故。黄文基告诉记者,一般像这种比较轻微的事故,巡警到现场后协助调解,并拍照上传到事故中队与交警工作群,无法协商的再到事故中队处理。

9时30分,值班民警接到警情,市区河源大道白岭头火车桥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要求到场处置。记者跟随黄文基到达现场看到,一辆小轿车拐弯时,没有注意后方直行的摩托车,导致追尾,摩托车司机受伤已被送往医院救治。黄文基了解基本情况后,画出了事故现场勘查图,随后给小轿车司机开出预约卡,要求司机第二天15时到事故中队处理。

20时15分许,建设大道与新风路交会处一电动车与一小轿车发生碰撞,电动车驾驶员受伤已送往医院,交警到达现场后,对现场进行勘查,随后对事故车辆进行暂扣。

21时40分,沿江路珠河桥附近,一60多岁老人过斑马线时,被一辆直行的小轿车撞倒,随后该老人被送往医院救治。交警到达现场后,对现场进行勘查,并对驾驶员进行了酒精测试,随后对事故车辆进行暂扣。

黄文基告诉记者,最令他内心觉得无奈的还不是加班,而是出警时群众的不理解。他说,就拿当天的几单交通事故来说吧,很多责任车主觉得他各项手续齐全,也不是不赔偿非责任方,交警凭什么还要扣车,个别车主甚至会采取一些比较过激的做法。“这个时候我们就只能花上更多的时间去解释,因为你作为执法者,不可能跟群众急眼。”黄文基说,尽管我们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采取强制措施,但这并不是最理想的做法,打心眼里还是希望通过做解释工作,让群众理解交警的工作,创造更为和谐的警民关系。

一天时间下来,记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人民警察为人民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个血性男儿内心的情怀与暖意。正是有了像黄文基这样成百上千位民警的付出与坚守,河源交通才如此平安和谐,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才得以保障。

本报记者 苏远龙 彭茂洋






上一篇:河源市物协有望加入省物协 实现信息和价值互通
下一篇:攻坚,为了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污染防治纪实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