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所需群众解疑答惑 市法律援助处驻人民法院工作站值班律师的一天
为了更好地为法律诉讼案件中的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指导当事人收集、提交证据及举证、质证,引导和帮助案件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转交申请材料等,我市自2018年5月起开始在全市实行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制度,由各级法律援助处每周至少分别安排一名律师到法院、看守所值班一天。前日,本报记者来到位于市中院的河源市法律援助处驻人民法院工作站,记录下了当日的值班律师张妍服务市民,满足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一天。
张妍为市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居民法律意识仍有待加强
前日上午8时许,刚刚来到市中院的值班律师张妍遇到了当天的第一位求助者邹先生。80多岁的邹先生遇到的是合同纠纷问题,据邹先生介绍,因为有房屋需要装修,他便找到了市区的一家装修公司,几经还价之后,以12万多元的价格达成了装修协议,但在装修结束,装修公司拿出合同要他付款时,他才发现,装修的金额已经变成15万多元了,而合同中多出来的3万多元均为装修公司单方手写的增加条款,自己既没有签过字,也没有按过手印。在邹先生拒绝支付装修款项后,装修公司将邹先生告上了法院。张妍听完后,详细为邹先生普及了合同法的相关条款,并建议邹先生以装修公司未经同意单方增加条款为由予以抗辩。
“其实很多诉讼,尤其是合同纠纷、借贷纠纷等,都是因为当事人的法律知识储备不足所导致的。”张妍一边翻开法律援助咨询登记表,一边指给记者看:“这是我上次值班时碰到的一位市民,是一起借贷纠纷。”张妍对这起案件印象极为深刻,她说,市民陈先生的朋友以房产作为抵押,向陈先生借款20万元,但是还款期限过了很久却仍不见朋友还款,于是陈先生将朋友起诉到法院,要求朋友进行还款或是用抵押房产抵偿债务,但是由于陈先生不懂法,签订借条时,并未到有关管理部门办理房产的抵押登记,不享有优先受偿权,因此陈先生在诉讼中败诉而归。“如果陈先生当时多花点时间去一下房管局,他就能胜诉。”张妍说。
优质服务获市民点赞
“看着过来咨询的市民大多因为不懂法,合法权益遭受到了侵害,我内心也不好受。”张妍告诉记者。当天下午前来咨询的市民罗先生也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据罗先生介绍,市区某工地一老板拖欠他10余万元工程材料款已有多年,平日里电话打不通,更找不到人,2018年偶然在路上碰到,该老板称没钱,便用车辆抵扣部分欠款,但没想到没多久车就被盗了,由于报警的罗先生并不是车辆所有人,警方也很难处理。了解情况后,张妍告诉罗先生,由于欠款时间过长,已经过了诉讼时效,并且该工程老板户籍远在湖南,且罗先生无法证明该老板在河源常住,要起诉也只能去湖南起诉,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因此优先建议罗先生对车辆丢失小区物业进行起诉的胜诉可能性较大,也能挽回一点损失。当罗先生询问能否介绍一位律师为他打官司时,张妍婉言拒绝:“我们是不可以为您介绍商业律师的,但鉴于您目前身体健康状况欠佳,妻子收入不高,仍有两个孩子需要抚养,可以到市法援处申请法律援助,如果条件符合,会有免费的律师为您服务。”
咨询结束后,罗先生对张妍竖起了大拇指,并连声道谢。用微笑送走罗先生后,张妍回过头来告诉记者:“基本上每个来咨询的当事人将法律看作维护自身权益最后的武器,并抱有厚望,而我能够有幸参与其中,消解他们内心的忧虑和不安,感到非常荣幸。”
据悉,目前我市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2018年启动该项工作以来,全市共派出值班律师432名,累计接受法律咨询或其他法律帮助608人次。其中市法援处共派出值班律师55名,接受法律咨询或其他法律帮助123人次,有效地维护了市民的合法权益,为我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作出了一份贡献。
本报记者彭茂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