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赏景虽惬意,不文明行为依然有
本报讯 记者 刘世铭 这个清明假期,我市的各个旅游景点迎来了一波人流高峰。不过当人们在欢度快乐时光的同时,一些不文明行为依然时有发生,乱扔垃圾、乱停车等种种不文明现象,确实让这个文明的假日增添了不和谐的“音符”。
4月6日,在市区文化广场,记者刚进广场门口,就看到在绿化带的石阶上残留了好几袋被市民随意丢弃的零食袋,乱七八糟“倒在一边”十分惹眼。而在周边的地上、草丛中、楼梯处也都遍布了各种垃圾,香烟头、气球、牛奶盒、纸巾、广告纸等随处可见。正在打扫卫生的环卫工刘女士告诉记者,自清明假期以来,文化广场的垃圾比平时多了近一倍,从广场入口到河边短短几百米的距离就能清理出十几袋垃圾,需要4个人清理3个小时左右,而且刚清完不久又有了,她们很无奈。记者看到,广场里放置的垃圾桶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市民起身走上两步便能到达垃圾桶附近,不过就算是如此简单的事,有些市民依然做不到。
近日来,一些共享电动车陆续亮相我市街头,这些崭新共享电动单车有蓝白、黄黑两种颜色,再配备上一个小电瓶,造型及颜色看着很是吸引眼球。一时间成了市民假期休闲代步的“新宠”,不过随之而来的,却是共享电动单车乱停乱放的现象。记者在市区逛了一圈,每隔不远便能见到一辆违规停放的共享电动车,这些车有的停在人行道上、盲道上,有些在马路边,甚至草丛和巷子里都有,虽然共享电动车上有“请在指定停车点还车”的标识,不过依旧“劝不住”一些市民的“任性”。在市区人人乐购物中心附近,记者看到一位骑着电动车的市民把车横停在人行道上,“边上的停车位都停满,我看别人也停这里我就停这了,应该不会影响别人吧!”面对记者,这位市民如此解释道。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