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祠历沧桑 团结抗日斗顽寇
百年古祠历沧桑 团结抗日斗顽寇
——一段发生在古竹的抗日轶事
日前,广东省第十三届人代会表第二次会议第1243号代表建议——《关于加快保护利用东江纵队在古竹抗日战争革命遗址群的建议》回复意见商议座谈会在江东新区古竹镇召开。与会代表还到古竹抗日战争革命遗址陈家祠修缮现场了解修缮工程进度。古竹陈家祠,堪称古竹抗日运动大本营。1945年6月12日,紫(金)河(源)人民抗日自卫大队与河源警备第二大队联合伏击日军运输船的“奇计”就是在陈家祠敲定的。
江东新区古竹镇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在80年前,即1939年2月,东江特委在古竹成立,古竹由此成为东江流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的中心区域之一。除此之外,古竹还拥有东江第一次党代会会址、中共东江后方特委旧址等红色资源。
“抗日井”掩藏在古竹镇水东村的荔枝林深处。
“抗日井”轶事
中共东江后方特委旧址就位于古竹镇水东村三巷屋。当年,后东特委书记梁威林、紫金县特派员郑群以办农场、榨油厂为名,秘密为抗日前线提供生活用品,为党机关提供经费,还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离中共东江后方特委旧址仅100米远有一口井,当地人称“抗日井”。据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讲,有一年大旱,农场严重缺水,常常要到很远的山上去挑水。梁威林、郑群等带领农场员工自力更生挖了这口井,一举解决了饮水难。井水甘甜可口,周边的村民也经常到这里挑水吃。后来,家家户户都用起了自来水,这口井才最终闲置下来。记者日前在现场看到,“抗日井”藏身于茂盛的荔枝林深处,2001年,紫金县博物馆在井旁立碑纪念保护。除了立碑保护外,如今井口还盖上了铁栅栏,以防止牲畜或人误入井中造成伤害。
陈家祠定伏击计划
陈家祠始建于1882年,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建筑面积1395平方米。早在1938年12月,广东省青年抗日先锋队东江区队到古竹宣传抗日,队部就设在陈家祠。古竹抗日战争历史展馆管理员陈金友说,1945年初,在古竹秘密开展革命活动的梁威林、郑群利用各种条件组建人民抗日武装,队伍发展迅速,尤其是在陈家祠周围活动的紫(金)河(源)人民抗日自卫大队,就有70余人。
1945年5月,侵占惠州的日军,时不时由东江溯江而上,进犯博罗、河源。1945年6月,梁威林、郑群接到秘报,日军船队将运送军用物资从河源开往惠州,便在陈家祠商定在东江河古竹至秀埔一带伏击日军船队。为确保伏击的胜利,梁威林通过地下党员与河源警备第二大队大队长叶少梅取得联系,商议共同伏击日军,叶少梅遂派出100多人参加伏击行动。
团结抗日斗顽寇
同年6月12日,梁威林、郑群率紫河人民抗日自卫大队与叶少梅部一起在蓝田秀埔河口埋伏。当日军进入伏击地点时,各路队伍一起发起攻击。梁威林、郑群拿着驳壳枪带着战士们,不顾危险冲在队伍最前面向日军射击。郑群后来在《郑群戎马岁月忆述集》中回忆说,虽然他是第一次带兵打仗,在开战前还有点紧张,但等到战斗打响之后,只知道拿着枪在前面猛冲猛打,幸运的是,战斗结束连一点彩儿都没有挂。激战一昼夜,联合部队将日军击溃,毙敌6人,伤敌7人,缴获机枪2挺,冲锋枪4支,步枪7支,手榴弹40余颗,橡皮艇一艘,取得战斗胜利。
后来,包括紫河人民抗日自卫大队在内,活动在东江河源一带的多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扩为东江人民抗日自卫总队,代号为“飞龙队”,郑群任总队长,队伍发展有300多人。根据日军以水路运输为主的特点,东江人民抗日自卫总队选定古竹至秀埔的江边为截击日军的战场,多次给日军予以沉重打击,直至抗日战争结束。今年2月,郑群之子郑德良应邀参加了江东新区举办的纪念东江特委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80周年研讨会。谈到蓝田秀埔河口伏击战时,郑群之子郑德良告诉记者,这是一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与民主党派共同抗日的战斗,建议江东新区在红色遗址发掘方面,突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共同抗击日军的历史,修缮一座“同舟纪念园”,进而成为统一战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捉黄鳝
下一篇:一老伯送面锦旗到连平县公安局,这是为啥……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