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游泳溺水 2个打工者家庭痛失爱子
本报讯 记者 苏远龙 9月13日,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塘排花坑沥附近,两名男孩在河边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江东新区管委会、公安、消防、河源市山水应急救援队等以及当地村干部多人前往现场施救,经过数小时的搜救,两名男孩被成功打捞上岸。不幸的是,两名男孩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令人唏嘘不已。
河边游泳 两个孩子再也没上来
据了解,9月13日下午4时56分许,河源市公安局江东分局临江派出所接临江镇群众报警称:在临江镇花坑沥与柏埔河交会处水域,有两个孩子溺水,经村民近30分钟的救援仍未成功,请求派出所到场。接到群众报警后,临江派出所立即赶到现场实施救援。获悉警情后,河源市应急管理局、江东新区管委会、江东公安分局、消防、河源市山水应急救援队以及临江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开展救援工作。经现场了解, 9月13日下午,五个孩子相约到临江镇花坑沥与柏埔河交会处水域游泳,16时26分左右,李某宁(13岁,光凹小学五年级学生),覃某宝(14岁,临江二中初二学生),在游泳过程中溺水失踪。随后,消防、河源山水应急救援队、惠州蓝天救援队下水进行搜救,当天21时30分许,第一名溺水者被打捞上岸,9月14日0时30分,第二名溺水者被打捞上岸。经过现场医护人员证实,两名溺水者均已无生命体征。据了解,两名溺水孩子均是外来务工子女,其父母在事发地附近菜场打工。
溺水者多为外来务工者子女
“外来务工者孩子溺水而亡的事故,在我市频频发生,尤其是在夏天。”记者从警方获悉,我市6月至9月发生了数起未成年人溺水身亡的事故,而出事的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
“外来务工人员经常只为了赚钱而忽视对孩子的看护,可一旦孩子没了,赚再多的钱也没有多大意义了。”一位民警说,根据以往的统计,每年6月至9月是溺水事件的高发期,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溺水事故发生率又极高。“一般河道及池塘均无人员管理,也没有警示标志,从而导致未成年人对溺水的危害性认识不够。”该民警说,未成年人(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单独玩耍时无家长监护,万一失足溺水,边上没有识水性的成年人在第一时间及时救助。
发现有人溺水,先要大声呼救
“溺水救治,贵在及早,看到有人溺水,首先要大声呼救。”对此,市中医院的医生表示,遇到有人溺水时,其身边的人懂得急救很关键。
他说,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其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
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