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品”真的适合儿童吗?专家认为在成分上和成人食品没太大差异
本报讯 据人民网消息,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购买食品时,会青睐冠以“儿童食品”字样的产品,例如儿童酱油、儿童牛奶、儿童饮料等,认为这些“儿童食品”更符合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这是真的吗?
目前,我国还没有“儿童食品”的概念和相关食品标准,仅有的是针对0-36个月婴幼儿的配方食品、辅食的食品安全标准。我国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安全标准与欧盟标准基本保持一致。对于婴儿(0-6个月)的配方食品要求,差异较小,大部分指标比较接近;但是对于较大婴幼儿(6-36个月)的配方食品,我国的指标要求相对宽松。而对于3周岁以上的儿童,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食品标准。即使标注“儿童”字样或印有儿童头像(卡通)的食品,也并没有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等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生产。
因此,目前所谓的“儿童食品”,在成分上和成人食品没有太大差异,通常只是把大包装换成精巧的小包装,价格就比同类成人食品高出一大截。更有商家为了吸引儿童,会额外多添加一些色素、香精、糖等。
除了营养成分,“儿童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也并没有单独针对儿童进行添加。目前,国家在制定食品添加剂标准时,是以体重为60公斤的成年人为参照而制定的,对于年龄在婴幼儿和成人之间的儿童,没有允许摄入添加剂的具体标准。
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向儿童提供的食品不管在安全性和营养性上,都应该有更为严格的标准。因此,国家应该尽快出台规定,提高标准,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生产和研发更多适合儿童食用的安全、营养均衡的食品,这些食品应按照儿童的营养需求进行设计和生产,可以使用的添加剂种类应该更少,允许添加的限量应该更低。要求在真正适合儿童消费的食品或饮料上有醒目标识,在产品外包装或说明中写清楚成分并标注配料表,明确标注食品营养成分和能量值等情况,以帮助家长们做出正确选择。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