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大手笔”奖励获省、市、县级技改创新扶持企业
紫金县“大手笔”奖励获省、市、县级技改创新扶持企业
扶持全县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最近,紫金县通报奖励了全县2017—2018年度获得省、市、县级扶持奖励和科技创新类、企业资质升级奖励的企业,总奖励金额达1988.62万元,其中单笔最高奖励283万元由获得2017年度省级技改创新扶持的企业河源市京基混凝土有限公司获得,堪称“大手笔”!
记者了解到,2018年11月1日,紫金出台了《紫金县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全县先进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2018年至2020年工业技术改造累计完成投入15.7亿元以上,超过2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一批高成长性的中小微企业通过技改扶持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为此,2018年至2020年,全县通过财政预算累计安排资金不少于1亿元,专项资金滚动使用,以事后奖补、股权投资等方式扶持全县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有荣誉有地位”
在这次受到通报奖励的企业中,要论“获奖大户”,非河源思比电子有限公司莫属,其获得了被授予高新科技企业等在内的多个奖项,备受人们关注。说起这些,该公司负责人翟俊伟说,公司历来注重技改,每年仅设备投入一项,就在1000万元至2000万元之间,当然投入多收获也多,2018年年产值已超过2.4亿元,今年计划再投入3000万元用于技改,争取年产值超过3.5亿元,力争突破4亿元。
元旦假期期间,思比公司仍然一派繁忙,加班加点为客户赶订单。
翟俊伟认为,在紫金,人力资源比较充足,政府也很重视企业发展,对企业无微不至的关心,县经信局等有关部门全力帮助他们申请产业共建津贴补助,该企业在县科技局的帮助下,于2017年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这个国家级称号对企业非常有实用价值,因为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可以从25%减到10%,在紫金开办企业感觉有荣誉有地位。”他如是说。据悉,目前思比电子还从深圳带动了4家企业到我市发展。
剑指“高新企业”
近年来,紫金县一直把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首要举措,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不动摇,坚持创新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激励企业积极开展技改创新、研发创新,以实施《紫金县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与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项目》为抓手,积极推动企业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据悉,奖励措施进一步激发了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18年全县有7家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现有5家企业已通过了专家评审,正在公示中,这5家企业分别是河源市鸿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河源鸿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河源唯缇科技有限公司、瑞通包装工业(河源)有限公司、河源兴泰农牧股份有限公司。
在此基础上,紫金还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为目标,积极引导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企业借助科技平台发展壮大,新增了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瑞通包装工业(河源)有限公司、河源市厚威包装有限公司、河源兴泰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了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2家:紫金县金山茶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紫金县金丰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申请了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家:河源市信大石英电器有限公司、河源兴泰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河源驰鹏科技有限公司、瑞通包装工业(河源)有限公司。
“奖”出产业“满园春”
此外,紫金县还多措并举推动民企“上规上限”,促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这些激励措施的实施吸引了更多创新型、科技型的企业入驻紫金。以最近动工的企业深圳市嘉淏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精密传感器开发与生产的高科技企业,90%以上产品出口日本和欧美国家,项目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总投资估算1亿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亿元人民币,年上缴税收400万元人民币。该公司董事长何兵表示,随着河惠莞高速的建成,紫金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将成为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最佳选择地和重要承载区。紫金生态环境优越,投资政策优惠,营商环境良好,社会民风纯朴,选择紫金是他们经过多方考察、反复论证的最终决择。
为了吸引更多企业青睐,紫金出台了一系列奖励和优惠政策,而且做到言出必行,有诺必践。这次通报奖励就是举措之一。据介绍,紫金县还重点抓好新能源、新电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进和培育,2018年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75.8亿元,其中17个项目落户紫城工业园,总投资额66.8亿元,其中引进新电子主导产业及关联企业12个,新能源主导产业项目1个,先进制造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项目占比76%,引进超10亿元项目1个,超3亿元项目7个。2个项目落户义容镇,总投资8亿元,1个项目落户柏铺镇,总投资1亿元;目前意向入园投资项目10个,意向总投资超50亿元人民币。
本报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黄从高
上一篇:紫金“新六艺文化粮仓”成立
下一篇:紫金百名纪检监察干部 举行业务知识“大练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