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冲在报道一线的“女汉子”——记2019年度河源敬业奉献“道德模范”郑婷影

去年,面对我市“6·10”“6·12”洪灾,她不惧危险,冲向了第一线,用文字、图片和视频传播;她连续工作18天,走遍全市五县二区,走过超万公里路途,只为及时准确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回应社会关切。

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她再一次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奔赴抗击疫情主战场,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报道疫情最新动态和抗“疫”一线感人事迹。

她就是2019年度河源敬业奉献“道德模范”郑婷影。在10年的记者生涯中,她始终秉承着“记者,是时代的代言人、是历史的记录者、是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这一理念,在岗位上笔耕不缀、无怨无悔,诠释了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责任与担当。


郑婷影(右一)在采访现场。资料图片

做一个“酷”记者

提及进入新闻行业的初衷,郑婷影说,高三时正值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地的中国女记者闾丘露薇的故事震撼了她,她立志要成为一名“酷”记者。

2009年,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郑婷影如愿成为普宁电视台的一名新闻记者,后又到河源晚报社工作。在河源晚报社当民生记者的6年里,郑婷影深刻体会到“只有深入一线,才能抓到活鱼”这一道理。2014年,河源晚报社与万隆一品小区、明珠华庭小区牵手开设“社区记者站”,作为驻站记者,为找到新闻线索,郑婷影想尽一切办法“深入社区”,她经常到各小区跟保安、保洁员套近乎,引导他们把身边的事分享出来。那时,只要群众主动提供的线索,如小区里有人捡到钱包交物业、摩托车防盗铃影响别人等。小事再小,她都会认真对待,深挖细写,写完还拿报纸给他们看,间接培养了社区人员的新闻敏感性。她还自发印制了“请你来做晚报报料人”的宣传单张,在小区张贴,给路人发放。

好故事的生命力永远根植在群众中,郑婷影敏锐地从众多新闻线索中发现有看点的新闻,深入探寻新闻背后的故事,先后写出了《一棵菜心的自述》《进公益组织了解旧衣背后的温情故事》《稻客的故事》等有温度、有影响的报道。

冲在抗洪最前线的“女汉子”

2017年5月,郑婷影从一名民生记者转为时政记者。民生与时政,意味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采访方式和写作风格,这给了她不小的压力。但她没有被打倒,她仔细听、仔细记,看新闻联播,抄写南方+上的稿件,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圆满地完成了每一次采访。

“如果你的报道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现场不够近。”2019年6月,我市接连经受“6·10”“6·12”两次严重的洪涝灾害,连平县、龙川县遭受重创。在抗洪救灾中,作为跟线市领导的时政记者,郑婷影在6月10日晚9时接到了去往连平一线的紧急通知,她毫不犹豫地把4岁的女儿寄放在邻居家,急忙赶到集合点。

为及时准确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回应社会关切,郑婷影放弃两个周末,连续工作18天,五上连平,四上龙川,走遍全市五县二区,走过超万公里路途,一次次出现在各乡镇抗洪抢险的第一线。那段时间,她小小身躯爆发出无穷的力量——曾连续工作15个小时,咬牙写完报道;曾在凌晨3时回家,穿着沾满泥水的衣服睡着……

6月12日,暴雨给龙川县贝岭镇造成重创,引发大面积地质灾害。次日一早,郑婷影来到受灾最重的贝岭镇米贝村,成为最先一批进入该村的记者之一。当晚,她加班到凌晨3时,写出了救援纪实,用心用情记录着抗洪抢险中一幕幕惊心动魄、温暖感人的画面,汇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2019年的6月,郑婷影在水灾中共采写了70多条新闻,被评为全市抗洪救灾优秀共产党员。

本报记者 吴文婷






上一篇:我市启动2020年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下一篇:志愿服务队为中小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1对1心理志愿咨询 编织线上抗“疫”网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