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中医药应发挥更大作用
本报讯 据科技日报消息,近期,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及北京、广东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疫情牵动人心,怎样防疫、治疫,已经成为我国医药学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及病情演变与SARS有一定相似之处。”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医药卫生各方面都在认真汲取当年的防治经验和教训,正在进行全面动员、防治结合、定点医院、严格隔离、多学科协作防治工作。
张伯礼认为,通过几千年与疫病的斗争,中医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防治中,中医药应该发挥更大作用。
“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同步,药物和疫苗并重,西医中医协作,优势互补。尤其注重全疗程、全方位发挥中医药作用。”张伯礼介绍,在中医药的临床使用上,病程早期可使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药物协助抑杀病毒;中期的重点则是改善症状,控制病情转化,采用清热化痰、活血解毒药物等;后期则需要扶助正气,益气养阴、清除余热。
“此外,在药物研究方面,将针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开展体外筛选实验,寻找有针对性的药物,以便临床推广应用。”张伯礼谈道,有可能参与实验的药物包括莲花清瘟、抗病毒口服液、金花清感、藿香正气、热毒宁、清瘟败毒散等。
“除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外,更强调应用‘治未病’理念,加强预防干预。”张伯礼谈道,如服用清咽利喉类茶,勤喝水,保持咽喉部清洁;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合,外出归来要洗手;多食清淡食物,保持大便通畅;调节情绪,平和心态;注意休息,勿过疲劳。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