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市中小学迎来第二批学生返校
本报讯 记者 邓宇珊 今日,我市中小学将迎来第二批学生返校,疫情防控期间,返校复课后的学生要开展体育运动吗?上体育课是否要戴口罩?日前,市教育局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河源市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我市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作出明确指引,对体育课和体育大课间的场地器材、教学组织方式、运动负荷、口罩的佩戴、人员安全间距等作出要求。根据《指引》,体育课、大课间活动以发展心肺功能的有氧徒手运动和单人自主完成的练习动作为主,学生参与户外运动时在相互间保持安全间隔距离的基础上可以不戴口罩。
确保人员间保持安全间隔
根据《指引》,各中小学必须将体育课、体育大课间等活动场所安排在室外运动场所,开展活动时应确保学生之间间隔距离达到防控安全距离。如无条件,各学校可根据本校场地实际,所安排的运动场所须确保通风良好(有条件的学校建议增加机械通风),避免在同一区域同一时间聚集上课。
教学中,人员不得聚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保持安全间距。整体行进时建议采取一路纵队,前后距离建议在2米以上,如确需并排行进时,左右间隔建议在2米以上;不密集站队,学生之间间隔距离建议最大化,不面对面站立;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距离建议不得少于2米,避免正面面对学生。
安全间距下可不戴口罩
《指引》提出,在教学内容上宜选择安全性较高的项目,把握好强度的合理控制,教学内容要在评估基础上确定教学起点;运动强度、负荷设计、教授内容难度安排要循序增减,避免急进、急退或急停。
在体育课内容的规划上应避免进行身体直接对抗性和接触性的体育活动,以发展心肺功能的有氧徒手运动和自主单人完成的练习动作为主。技术动作学习要相对简单易学、行之有效。不选择需他人保护和协作完成的技术动作,避免安排手触地、扶墙或栏杆等教学内容。运动负荷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建议复课后前两周以中等强度为上限,各学段练习密度要达到50%以上。
大课间活动则尽量安排以自主单人完成的练习动作,不宜采用互动或其他不利于疫情防控的锻炼项目和方法。
针对当前社会所热议的“学生上体育课到底要不要戴口罩”这一问题,《指引》也提出,户外运动时,在相互间保持安全间隔距离的基础上,可以不戴口罩。运动前应正确存放口罩,运动完毕,待呼吸平稳、洗手后应及时戴好口罩。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