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敬梓镇甘田村落实精准扶贫措施助贫困户脱贫 “幸福账单”里的“奋斗故事”
4日,紫金县敬梓镇甘田村迎来了一件大喜事——新建成的党群服务中心挂牌揭幕,正式投入使用。与此同时,紧邻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足足有30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也投入使用。文体广场旁边就是琴江河,长达2.5公里的河堤绿道正在规划建设中。全村公认的“女超人”贺会庭带着家人专程赶到现场,跟其他村民一起喜迎幸福生活,点赞深圳巴士集团的帮扶。
夏日的甘田村,已经闻到了收获的芬芳。
深圳巴士集团驻甘田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罗远南告诉记者,甘田村作为省定贫困村,从2016年起由深圳巴士集团对口帮扶。4年多来,深圳巴士集团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已投入600多万元,通过落实精准扶贫措施,帮扶包括贺会庭的公公李土新在内的45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3.35万元。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记者站在文体广场上,隔河相望,大片大片的稻田延伸至山边,一幢两层半白色小楼依山而建,在大片绿色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那便是贺会庭的家。
小楼前的菜园面积不大,只有三分地,但整理得井井有条,里面硕果累累,豇豆、苦瓜、茄子,个个水灵灵的。贺会庭个子不高,但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以前,她的公公李土新是位老党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身体三级残疾,需常年服用药物。婆婆身体也不太好,一家10张嘴等着吃饭,靠丈夫外出务工微薄收入和她在家干农活维持,日子过得相当拮据。那几年,家庭账单上的账面上每年多是“赤字”。2016年评定为贫困户时,家庭人均收入刚超4000元。
2016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贺会庭家获得了产业帮扶资金5.8万元,开始养猪养鸡,并开始养牛。为了省钱,贺会庭学习养猪技术后,垒起了三排猪舍。家里人手少,养猪、养牛、干农活、做家务,屋里屋外全凭她一个人忙活。最忙时,早上天没亮,她在脖子上挂着手电筒照路,一个人去放牛。晚上天黑后,她还在脖子上挂着手电筒,在地里干活。
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陈国强2018年4月开始驻村,称得上是帮扶甘田村的“老队员”了。他说,他打心眼里佩服“女超人”,每次到她家走访,总是看见她在忙活着。每次驻村工作队发帮扶物资,她总是一个人骑着摩托车驮回来,一驮就是好几包。
付出总有收获。2016年,贺会庭一家养殖了母猪10头、肉猪52头、鸡200只、鸭50只,首年便增收3万元。去年,由于猪市场波动影响,她家养的50头猪卖不出去。说起当时情况,这个从不轻易掉泪的“女超人”至今仍潸然泪下。驻村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深圳巴士集团的支持下,为他们家生猪找到了销路。销售50头猪,获利8.17万元,这成为2019年她家“幸福账单”里的最大一笔收益。
“幸福账单”铺就富裕路
记者在贺会庭家里看到,“幸福账单”详细地记录着全家每一笔支出和每一次收入,反映了他们家这4年多来的生活和变化。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陈昭庆说,如今,贺会庭一家获得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1.5万元,解决了孩子上学问题,老人医疗费也由帮扶保险报销。全家还种植百香果3亩、养羊20多头,逐渐形成家禽、果树、畜牧三位一体的种养模式。目前,全家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最初的4000多元提升到1.1万元以上,银行积蓄突破10万元!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村里变化有目共睹,一家人的生活变化也大,今后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贺会庭向记者畅谈着幸福生活,一脸开心地笑着。那灿烂的笑脸与门口悬挂着金灿灿的“最美家庭户”牌子相互辉映。
本报记者 张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