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中向好 天蓝水绿山青人安居
本报讯 见习记者 袁桂清 通讯员 张勇波 近日,市生态环境局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0年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情况。据了解,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大力推进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着力巩固提升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中向好。
蓝天白云展现好“气质”
据悉,2020年1月1日至12月29日,我市优良空气天数为360天,优良率98.9%、全省排名第一,共出现了4天臭氧轻度污染,比起去年减少了4天。迄今为止,我市臭氧污染只出现过轻度污染,且臭氧浓度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冬春季浓度最低,夏秋季最高。市民可通过下载真气网APP,及时了解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实时数据。
在蓝天白云下呼吸清新空气是民之所盼,空气质量提升了,市民群众的幸福感也稳步上升。为了天更蓝,人民更幸福,我市将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以臭氧污染防治为重点,继续开展好夏秋季臭氧、秋冬季颗粒物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和“管车、降尘、治污、禁烧、控放”专项行动,以PM2.5和O3协同防控为核心,精准降低AQI超标天数;以NO2、CO治理为核心,降低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以部门联动为核心,统筹协调凝聚合力,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确保6项污染物指标浓度全面达标,空气质量优良率、PM2.5浓度两项指标达到省下达目标,确保我市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省前列。
多措并举打好碧水保优战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保护良好的水环境,既关系民生福祉,又关乎高质量发展。2020年我市水环境质量总体情况保持优良,2020年(1-11月)我市地表水省考断面综合指数全省排名第一,9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其中新丰江水库、东江干流监测断面水质保持Ⅰ类和Ⅱ类;地表水劣Ⅴ类比例为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均达到考核要求。
为打好碧水保优战,我市多措并举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确保我市水环境安全。空间上强化管控,严把环境准入关口,加强源头防控措施,严防污染向我市转移。同时,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做好“六水文章”,加强重点水体保护与治理;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监督,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在全省首先创新探索开展收购水浮莲试点工作,实现河湖治理与农民尤其是贫困户增收“双赢”。
净土防污促进土壤利用
为切实加强我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我市制订了《河源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做好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工作,督促重点监管企业按照《土壤污染防治法》完成自行监测及隐患排查,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土壤环境质量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河源建设,加强土壤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截至2020年11月30日,我市已全面完成重点行业企业及重点工业园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基本摸清我市土壤底数,为推动我市土壤环境风险管控、维护公众健康,建立和完善我市土壤环境管理体系,保障人居环境健康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提供了支撑。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