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贵如油 粮安天下稳 我市以“四个及早”为抓手,全力做好防旱抗旱保春耕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3月5日,惊蛰时节,正值我市早稻育秧的“黄金时间”,一场绵绵春雨有效地缓解了全市的旱情。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当前正值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我市各县区已经开始春播春种,陆续开始浸种、育秧。不过,据气象部门预测,2月份全市降水较往年偏少2至4成,预计3至5月降水较往年偏少1至2成,春季旱情若持续发展,将对我市农业生产,尤其是早稻生产带来潜在风险。
作为农业大市,为了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完成粮食生产任务,我市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以“四个及早”为抓手,全力做好防旱抗旱保春耕。我市高度重视旱情监测预警工作,及早分析、及时研判,各部门联合通力做好春耕生产服务工作。应急、三防、气象等部门及时发布各类气象信息,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农业农村部门及时加强与气象、三防、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旱情跟踪监测,及时分析研判发展趋势,并通过邮件、微信、短信等渠道广泛发布气象信息。今年以来,共向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布各类气象报告16期,向广大市民发布各类气象信息425条。农业农村部门及时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的通知》指导农民群众科学防旱抗旱、抢抓生产时机。
我市及早统筹农业用水保障,抢抓有利天气时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近期发射人工降雨火箭弹28枚,推动全市范围普降中到大雨;强化用水调度,开启电灌站,采取轮灌、倒灌、机械设备抽水等灌溉方式,缓解农业用水紧张状况;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一季度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6.33万亩建设任务,及时修缮排灌渠系、清理淤积渠道,进一步提高灌溉效率;宣传倡导节约用水,推广滴灌、喷灌、微灌等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着力控制水量消耗。我市还及早做好调整种植结构准备。针对用水困难地区,研究制定补种改种方案,做好救灾应急种子的储备、调剂和调运,引导农民群众因地制宜改种玉米、番薯等旱园作物,确保农业不减产、农民不减收。
另外,我市还及早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组织相关部门业务骨干、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及时针对农作物受旱程度制定技术方案,分类进行技术指导,加大旱作节水技术示范推广,合理利用抗旱剂和保水剂,适时喷施叶面肥,增强作物抗旱能力,落实好各项防旱抗旱措施;积极调集和组织农机具支援防旱抗旱工作,及时组织检修抽水灌溉、耕作和播种等农业机械;我市成立95支农业生产服务队,选优配强农技中心人员、农办工作人员、村干部等队员,实现“一乡镇一服务队”,“手把手”指导涉农企业、农民群众科学开展春耕生产。预计今年春耕期间全市将投入农机具2.1万多台,机耕面积107万亩。
据悉,今年全市计划春播春种农作物面积15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05万亩、经济作物45万亩,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其他均与去年基本持平。目前,大面积春播春种已陆续开展,从农时季节看,预计3月10日前完成早稻播种,3月25日完成春种花生、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种植,4月10日前完成插秧。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