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祀,让清明节更“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是我国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传统节日。清明假期,不少市民前往河源市殡仪馆、青龙园公墓及长乐园公墓等场所祭祀。4月4日上午,记者前往河源市殡仪馆采访时发现,不少前去拜祭的市民以鲜花代替过去传统的祭祀品,使清明节变得更绿色、平安、文明、健康。
上午九时许,记者在位于河源市殡仪馆附近的西环路执勤路口见到,交警部门与馆内工作人员正在值守,引导前往殡仪馆及公墓扫墓的车辆停靠,并提醒市民可步行进入或者在路口乘坐免费公交车进入。
在步行前往河源市殡仪馆的途中,记者见到,不少市民手捧鲜花和带着水果,一改过去携带烟花爆竹、焚烧纸扎祭品、纸制品的习俗。到了殡仪馆门口,值班人员要求每一位进入的市民出示粤康码,佩戴好口罩及接受体温测量后才能进入。
河源市殡仪馆工作人员介绍,为满足群众缅怀先人的需求,4月3日至4月5日,河源市殡仪馆开展了以“倡导绿色殡葬 推行文明祭祀”为主题的鲜花祭拜活动,免费提供鲜花供市民祭祀,缅怀追思,倡导文明。市民黄女士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传统祭拜时焚烧纸制品、燃放烟花爆竹的做法已经过时,替换鲜花祭拜的方式,她认为更加文明、更加绿色。
据介绍,为做好清明期间疫情防控工作,河源市殡仪馆推进移风易俗开展祭扫活动,群众出行祭扫可提前在手机微信登录“粤省事”小程序,搜索“云祭扫”服务,通过在网上献花、留言寄语等形式追思先人,寄托思念,减少现场祭扫。
本报记者 吴奕镇 实习生 郭雯雯
上一篇:江东警方抓获一销售假冒伪劣口罩在逃嫌疑人
下一篇:假期出行,让“文明”贯穿整个旅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